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
重庆近4年中考真题展示(2014~2017)),)
第1类 传统文化(2017新增)
一、(2017重庆A卷18~22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避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避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第②~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4分)
时间顺序(1分)。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天端午节、秋天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食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3分,漏答一个季节扣1分)。或:按照春夏秋冬来介绍节日食俗(2分),同一个季节又按过节的先后来介绍(1分)。
【解析】从文章第②段的“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第⑤段的“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第⑥段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
和第⑦段的“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等可以看出是按照季节顺序来具体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即时间顺序。由此概括相关内容即可。
2.根据第③④段内容,查找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填表。(4分)
节日饮食风俗 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些钱物。 (2)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 寄托的希望和情怀 (1)祝福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如只答到“祝福人有好运气”得1分)
团团圆圆、吉祥美好 【解析】解答此题,需通读第③④段内容,从第③段“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可以知(1)内容应为:祝福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从第④段“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取‘团团圆圆’之意”,可以知(2)内容应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3.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
(2)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1)准确地说明了“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的说法,没有得到证实。 (2)“万万”表程度,强调了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每小题2分)
【解析】(1)中“相传”意为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这就表明了这只是一种流传下来的说法,并没有得到证实,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中“万万”一词,是“绝对、无论如何”的意思,起到强调的作用。运用这个词语说明了在元宵节吃汤圆,是绝对不能缺少的食俗,体现了吃汤圆对元宵节的重要意义。
4.第⑦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再现了古人除夕吃年夜饭的情景;为“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作佐证;使文章语言典雅。(答到两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引用材料,首先是引用这段话,以此证明“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的观点;其次,这段话描写生动,再现了当年除夕之夜的盛况;最后引用古文能够使文章语言典雅。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
A.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避邪祈福之意。 B.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 C.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
【解析】A项完全正确;B项错误,从第③段“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可知春节是大年初一;C项错误,第⑥段中“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从第⑦段“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可知,重阳节是秋天的节日;D项错误,从原文第③段“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可知,“传坐酒”是从元日以后开始。故选A项。
第2类 热点关注
二、(2015重庆B卷18~22题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 辉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选自《百科知识》2015.03A,有删改)
1. 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4分)
数字时代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大脑结构。(每点2分)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所需信息应在第②~④段中提取。第②段首句“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引出下文内容,第②③段内容由此展开;第④段首句“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引出后文,第④段内容由此展开,因此我们从这两句话中提取信息即可。 2. 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是持久、思考。(4分)
【解析】首先理解“深阅读”的含义:“深阅读”的“深”有持久阅读、深入思考的意思,“深阅读”即“持久地、能深入思考的一种阅读方式”。再联系文章第②段中“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
第③段中“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可知深阅读不同于对网络页面的浏览,而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的阅读方式。综合以上分析,再品读第②段画线句,从中找出与“深阅读”的“深”字意思相吻合的词语,即“持久”“思考”。
3. 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3分)
示例一:举例子,举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实验的例子,具体说明了经常使用智能手机可以改变人类大脑。
示例二:列数据(字),准确说明参与此项实验的人数、组别和持续时间,使结论更具科学性。 示例三:作比较,将智能触屏手机用户和按键手机用户使用手机后大脑相关区域的不同反应作比较,突出了使用智能手机能改变人的大脑。(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4.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5分)
(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3分) ....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2分) ..
运用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数字阅读对耐心的危害程度之深。(比喻1分,语言特点1分,说明对象的特点1分)
“不断”表示连续、不间断,准确说明在智能手机上频繁地敲打会持续改变人的大脑。(释词1分,分析1分)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C )
A. 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 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 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日益下降。 D.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解析】A项的内容在文中第②段,原文是“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文中并没有指定是“翻阅网页”,后半句原文为“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文中并没有把大脑拽回网页的意思,故A项错误。B项的内容在文中第③段,理解文意后可知: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这种跳跃性阅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甚至谈不上逻辑。B项误用因果,错误。C项的内容在文中第⑤段,原文是“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C项与文中表达的意思一致,正确。D项的内容在文中第⑤段,原文是“多动症……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中只是说多动症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有密切关系,并没有说是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导致了多动症等现代疾病,表述错误。故选C项。
三、(2014重庆A卷18~22题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空难“见证人”——黑匣子
①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助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②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
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可以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③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④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⑤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的原因。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才得以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⑥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⑦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能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所以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马航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1. 请根据第①~④段内容,概括说出什么是黑匣子。(4分)
黑匣子又叫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是安装在飞机上,用来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舱声音,以帮助调查飞机失事原因的设备。(每点1分)
【解析】第①段用空难事故发生后人们的通常做法,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黑匣子;第②段介绍黑匣子的颜色和反射条带;第③段介绍黑匣子的航空名称;第④段介绍黑匣子的设备构成。因此答案应在第③④段中提炼概括。把握关键词句“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组织起来即为本题答案。
2. 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人们在设计上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采用了明亮显眼的颜色(“国际橘”)和反射条带;装有水下定位信标。(每点2分)
【解析】文中有关黑匣子设计的内容第②④⑥段,其中第②段说明的是黑匣子的色调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第⑥段说明的是黑匣子的水下定位信标。由此概括即可。 3. 文章第⑤段讲述戴维·沃伦博士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交代了发明黑匣子的经过,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每点2分)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文章第⑤段的作用,在通读全文,把握说明对象的基础上,明确这一段的说明内容是戴维·沃伦博士因为父亲空难萌发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的念头,从而发明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