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追逐”“紧贴住缸壁”介绍小虾自在、悠闲的生活状态,用“不停地舞动”“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介绍小虾受到惊扰后的样子。读了这些生动的语句,读者眼前自然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如临其境。 课文的插图反映了课文内容,小虾的体貌特征和安逸自在的生活状态形象逼真,教师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文中与之相关的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进而感受作者细心观察、用心饲养的乐趣。
……………………………………教学目标 …………………………………… 1.认识“缸、隙”等9个生字。
2.能运用已学的方法说出第三自然段的大意。 3.能摘抄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
………………………………………教学建议 …………………………………… 》—一,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小虾的喜爱,然后引导学生说说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最后让学生自主摘录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并交流感受和体会。
1.运用已学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时,可以结合对课文大意的了解,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大意,并说清楚理由。一般来说,学生能找到这一自然段的关键句“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进行概括,但在交流理由时,往往只关注到小虾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教师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憩的小虾,它们会怎么样呢?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它们又会怎样呢?”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小虾受到惊扰后的有趣表现。 2.摘录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 摘录文中细致生动的语句,学生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已经有过相关的学习经验。本课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细致生动的表达,交流各自的感受和体会,再把它们摘录下来。比如,在交流描写阳光从葡萄架空隙中照射下来这一情形的语句时,可以通过边读文字边想象那优美、闲适的画面,进而了解作者养小鱼小虾的缘由,体会作者喜爱小鱼小虾的心情。在交流描写小虾体貌特征的语句时,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在观察中体悟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同样,在交流描写小虾们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和受惊扰被激怒后的表现的语句时,通过关注描写小虾动作和样子的词语,在比较和朗读中体会小虾的有趣和作者语言的生动。 3.随文识记本课生字。
本文识字任务可以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在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学生先圈画出本课生字,在朗读时自行识记;二是在感受和积累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时进行指导,比如,在理解描写小虾受惊后“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这一表现时,就可以指导学生读准“末、副、钳”3个生字,并结合文中插图理解字义和词义。 习作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教材解析 ……………………………………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曾经做过的一项小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有序表达的能力。“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是本次习作的要求,本单元的课文都是经过仔细观察后写下来的,尤其是《蜜蜂》一文,对学生如何写一项实验,如何把实验的
过程写清楚,具有启发性。
教材的第一部分,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内容,即向大家介绍一项小实验。 教材的第二部分,借助图表帮助学生回忆实验情景。教材设计了一张用作记录实验的图表,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让学生借助这张图表梳理实验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提示了本次习作需写的内容。
教材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写的时候,要思考如何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教材给出了两个提示:一是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二是可以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
教材的第四部分,对写后的评改提出了具体建议。写完后,与同学进行相互评价,并进行修改。教材提示了两方面的评价要求:一是实验过程是否介绍清楚了,这是本次习作评价的重点;二是词语运用是否合适,这是整个学段都需关注的习作评价内容。 ……………………………………教学目标 …………………………………….. 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建议 …………………………………… 1.完成实验记录.积累习作素材。 实验记录是本次习作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的经验,回忆自己曾经做过的小实验,如科学课上做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表。对于缺乏实验经历的学生来说,在本次习作之前,教师就要先丰富学生的实验经历,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指导他们作好实验记录,从而积累起习作素材,这是写好本次作文的第一步。 (1)选择实验内容。
教材没有明确提示写哪一方面的实验,这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权。基于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验内容的选择应简单易行,不要太复杂,比如,白醋去水垢,摩擦起电,空气传播声音,这些实验易操作,结果呈现也比较快。为了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同时又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受伤害,教师可以跟科学课教师合作,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并指导实验。做实验的同时,提醒学生作好记录。 (2)完成实验记录表。
借助实验记录表把实验过程记录清楚,对没有这方面经历的学生来说也是有难度的。因此指导记录时,教师可以先让有实验经历的学生解释一下实验记录表中的各要素。在此基础上再让其他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如果学生已经有实验的经历,通过回忆就能很好地填写实验记录表,不做实验也可以。
(3)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事物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事物发生的变化,并指导学生将观察过程中获得的认识或感受,产生的疑问或想法,标注在相应的步骤旁,让学生的思考过程、情感体验留下痕迹,为学生写好本次实验的过程奠定基础。当然作为弹性要求,不必每一步都写。
2.利用课文和语文园地中的资源,指导写清楚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 (1)与阅读课文建立联系。 ,
本单元《蜜蜂》一文记录了法布尔做的一项实验,可引导学生回顾讨论法布尔实验的目的,再说清楚实验的过程,最后明确实验的结果。在指导过程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弄明白法布尔的实验过程,说清楚他每一步做了什么,然后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如“先……接着……然后……最后……”,复述实验的过程。从而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记录表,说清楚自己的实验过程,以及习作时能有序表达作好铺垫。 (2)与语文园地建立联系。
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仿写,将实验或生活中的观察、引发的思考和疑问,清楚地写下来。在交流实验过程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相机引人这一练习,从而帮助学生把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说清楚。 3.互动交流,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本次习作,可以与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相结合,让学生尝试运用“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再结合以前学过的“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进行习作修改。
本次习作评价的重点是:实验过程要清楚,词语运用要合适。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评价。比如,是否按顺序把实验经过写清楚了?是否写出了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感受和思考?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在学生完成了习作、明确了评价重点之后,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篇学生习作,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师生共同评改,教师相机运用修改符号进行示范修改,最后再让学生交换、互评习作,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园地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3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关键语句的作用:有时可以直接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有时可以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并总结了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仿照例子,将观察、思考的内容写下来,培养学生在观察时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第二题引导学生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在习作修改中运用。三年级上册学过“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5种修改符号。 “日积月累,,安排了唐朝韦应物的古诗《滁州西涧》,供学生朗读、背诵。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两句写了涧边幽草和林中黄鹂的优雅景致,后两句写了春潮带雨和野渡舟横的景象。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 交流平台
【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1.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要点: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出示本单元围绕关键语句来写的典型段落,比如《花钟》的第一自然段、《小虾》的第三自然段,回忆相关的学习经历,结合具体内容交流学习经验。
3.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写了什么。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4.出示《赵州桥》的第三自然段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四自然段,请学生概括出这两个自然段的大意。
交流,同学间互评,加深对概括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词句段运用
【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1.自读题干,说说本次练习的要求。
2.思考:这两个例子分别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让学生明确作者观察的内容和写法。 (1)交流写了什么。
例子一:写蜜蜂在狂风中飞行的情形。
例子二:写相距百米的两个路口的不同现象。
(2)交流怎么写的。明确两个例子都是先写观察到的情况,再写由此引发的思考并提出疑问。
3.回忆相关经历,仿照例子,想想该怎么说。
在交流中规范表达,鼓励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4.独立练写,教师个别辅导。 5.班级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1. 出示习题,完成练习。
(1)说出这段话中已学的修改符号的名称,回忆三年级上册学过的“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加深认识。 (2)认识本次要求掌握的“对调”“移动”两种修改符号。
(3)同桌讨论这段话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尝试进行修改。教师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4)投影出示部分学生的修改情况,集体评价。 评价标准 修改的内容是否正确? 修改符号运用得是否恰当? 书面是否整洁? 做到的给一颗☆ 2.鼓励学生在修改习作时使用修改符号。 【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古诗读正确。注意“涧”读jiàn,不要读成jiān。 2.组织交流。
(1)指名朗读,指导读正确(包括字音和停顿)。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插图,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联系上下文推测不理解的词句的意思。
3.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