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能力目标:
1、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2、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
情感目标: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教学重难点: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准备:
日历(应同时标注有公历、农历和节气)、中国政区图及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新授:讨论问题: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晚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的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
3、阅读课文中虎子说的话,结合观察七幅图画通过讨论知道在农村,一年之中春种、夏管、秋收、冬闲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结合你在生活中的体会,谈一谈四季里温度和天气有什么特点。”
4、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按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组织学生阅读本课题的第二段课文和表格,明白表格中的冬小麦、玉米、黄瓜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的节气是固定的。
5、教师小结。朗读并学习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 板书: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第二课时
1、导入:
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2、新授:全班讨论:
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3、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
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在讨论过程中,不一定只有教师讲,可以由学生汇报作业成果,教师做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是最重要的。
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我们这个地区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哪些是本地出产的,哪些是从外地运来的? 4、探究活动。
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 5、阅读与总结。
板书: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最重要。
课题3、妞妞的困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情感目标: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已经为我 们敲响了警钟。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可是,由于这些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许多农产品中都有残留农药。对此,生活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也就是妞妞的困惑。 二、新授:全班讨论。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只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 三、探究讨论。
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四、教师小结。 概括讨论中的要点。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