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
【篇一:第二课《培养音乐的耳朵》】
第一单元 音乐的欣赏——《培养音乐的耳朵》 教学目标:
1、 能在了解联觉的基础上,利用联觉的方式培养自己聆听音乐的意识与习惯。
2、 能认真聆听《1812序曲》全曲及各主题,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理解关注音乐要素、追随音乐主题、把握作品结构、联系创作背景是鉴赏音乐的基本方式。 教学重难点:
1、聆听《1812序曲》,了解听懂音乐的主要方法。 2、认真聆听各种音乐要素并对其感悟与分析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板书设计:
培养音乐的耳朵
一、 欣赏《1812序曲》 军队——思乡——乐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听不懂音乐的困惑)
师:喜欢什么样的音乐?那器乐作品呢?喜欢交响乐吗?大家认为听懂音乐是指听懂音乐的什么?(与学生讨论)
告诉大家,聆听音乐是有诀窍的,这个诀窃是什么呢?怎样有意识的培养自己“音乐的耳朵”呢?
二、聆听与感悟——联觉让听懂音乐成为可能 1、听音选择相关词语。
听两个单音(高、弱音与低、强音),请选择你认为与之相适应的词语。大、小、轻、重、亮、暗、上、下、灵巧、笨拙 2、了解联觉 (1)概念:
其实我们每个人遇到对一种知觉系统的刺激,就会引起另外一个或数个其他知觉系统反应而获得感觉,这就是联觉。也就是“共感觉”。 (2)对比联觉与联想:
(3)小结:每个正常人都有听懂音乐的可能,但由于个人经验不同,联想也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听懂音乐的几种方法,请第一组的同学特别注意第一种方法,第二、三、四组对应注意第二、三、四种方法,下课前我们再综合。
三、听懂音乐方法之一——关注音乐要素 1、请根据给出的音乐形象进行创作 2、聆听俄国骑兵与众赞歌主题。 3、评价与演唱主题。
4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风格流派、体裁形式等。
5:佐证结论:同样的题材,给我们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风格特点,是因为作品的音乐基本要素不同。 四、听懂音乐方法之二——追随音乐主题
1、听旋律片断(其他主题),感受音乐形象。
师:请大家听3段旋律,根据你所感受到的音乐形象,选择相应的词语,并说出理由:思乡、军队、乐观、
2、学生回答。老师带领学生演唱各旋律。并联系联觉进行说明。 3、聆听排序。
聆听《1812序曲》呈示部,排出旋律出现顺序。(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写出顺序) 军队——思乡——乐观
4、主题的概念。主题是乐曲中具有特性并处于显著位置的音调,有鲜明的性格,多半富于歌唱性,易于记忆。 5、主题的变化。
聆听尾声。出现过我们聆听过的旋律吗?有变化吗? 祈祷安宁与和平——赞歌 骑兵——辉煌的凯旋号角
6、小结: 师:在聆听音乐作品时,追随主题是听懂音乐的好方法。抓住了主题,也就把握了作品的要领。 五、听懂音乐方法之三——把握作品结构
1、常见的曲式结构: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奏鸣曲式 2、出示曲式结构图:
3、在结构图中找出今天聆听过的主题,并再次演唱。 六、听懂音乐方法之四——联系创作背景 1、《1812序曲》创作背景简介。
我们在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后再去聆听,会更加有助于我们对这一作品的鉴赏。
1812序曲作于1880年,??略
2、完整聆听:(呈示、展开、再现) 注意思乡、乐观主题出现了几次? 3、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七、小结:
1、各组代表说出本组对应注意的听懂音乐的方法。 (1)关注音乐要素 (2)追随音乐主题 (3)把握作品结构 (4)联系创作背景
2、音乐世界是非现实的、纯精神的、让想象充分展开的世界,让我们在音乐中沉醉。你们在聆听音乐时发亮的眼神,或情不自禁地一声长叹“哦!”,或沉浸音乐其中的陶醉状态,就告诉我,噢,你“听懂了!”你已经有了一双音乐的耳朵。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们的音乐基础薄弱,本课选取的某些示范曲例略显深奥,这是需要再斟酌的。针对我们的教学实际,当以“由浅入深”为宜。
【篇二:培养音乐的耳朵】
第2课培养音乐的耳朵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或记忆)《山林的呼唤》或《1812序曲》的音乐主题、典型节奏以及乐曲结构。逐步领悟“培养音乐的耳朵”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聆听交响音乐的兴趣。
2、通过聆听、比较、探究等参与方式,了解音乐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进而能让学生自己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简单的分析音乐的能力,欣赏更多曲目。
3、通过对比使学生能自主了解到音乐的速度,音色,强弱等性质及表现形式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4、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加深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情感。 5、了解标题音乐。
6、认识并辨别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英国管。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的描绘性作用。 三、教学难点:
初步欣赏了解音乐中三种不同的假设阶段即:“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的内涵,即学生自主理解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繁体字“聽”。引导学生“听”是用耳朵与“心”来完成的。在欣赏音乐 时要认真仔细地聆听。
师:大家还知道1812年法国与俄罗斯之间的那场举世闻名的战争吗?
(多媒体展示)
法俄之战 :公元1812年 , 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调集六十万大军入侵俄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逼莫斯科。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实行坚壁清野的战略, 主动放弃并烧毁了莫斯科城。法军在严寒中得不到任何衣物和食品, 不少法军冻饿而死,士气低落,拿破仑被迫弃城西撤。俄军乘势反攻。在俄罗斯军民旋风般的强大攻势面前,法军彻底溃败。六十万大军最后逃回本国的只剩下不到两万人,就连拿破仑本人也是仅带了贴身护卫绕道德国才得以转回法国。从此 ,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段用音乐讲述的这个战争故事吧。(感知音乐阶段) 美感阶段: 指无意识地沉浸在音响之中,任随音乐的感染力,把人带到一个舒适而愉悦的心情之中。 (多媒体播放音乐同时展示作品结构) 1、 欣赏作品: 2、 分析作品:
(1) 序 奏 ——众赞歌(祈祷) ——俄国骑兵
(2) 呈示部 ——战斗主题 ——法军主题(马赛曲调)
——俄罗斯民谣1(小提琴、中提琴) ——俄罗斯民谣2 (3) 展开部——俄法军队的战斗 (4) 再现部——呈示部的内容 (5) 尾 声——众赞歌(赞颂) ——俄国骑兵(辉煌的凯旋号角) 3、 试唱音乐主题:
表达阶段: 指在不同的时刻,能体验音乐的细微差别和变化,对其中一种情绪或许多情绪产生反应。如对安详或激动的情感,懊悔与胜利、愤怒或喜悦的情绪产生反应。
(1)众赞歌 ———这是俄罗斯人民在国难临头时祈求于上帝和对和平的向往。
(2)俄国骑兵 ———英姿勃勃、冲破不祥的气氛,带来了希望,象征着响应号召的战士踏上征途。
(3)战斗主题———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
(4)马赛曲音调 ———象征着法国侵略军步步逼近,敌军拥有完全的优势,俄军艰苦鏖(ao)战。
(5)俄罗斯民谣1———战斗的间隙中俄罗斯战士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6)俄罗斯民谣2———俄罗斯军民乐观、幽默的性格的写照,对俄罗斯战士们在战斗的间隙中欢快的跳舞、休息的场景描绘。 4、复听作品:
纯音乐阶段: 指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面欣赏音乐。可时而为它所陶醉,时而又能对它进行冷静的批评。
(1)多媒体播放音乐。 (2)教师插话
(3)引导学生从音乐语言的表述上谈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循着历史事件的线索展开联想。 (多媒体展示创作背景)
内在需要而写。(2)应约而写。并且解释说:经验证明,一部作品的价值并不看它属于哪一类。常有的情况下,受人之托写出来的曲子结果很成功,而由自己的灵感写出来的东西,有时却因种种意外理由而不甚成功。《1812 年序曲》即是一部受人之托而作却相当成功的音乐作品。 (二)、欣赏作品:
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和第五乐章《夜》 (1)多媒体播放音乐———(美感阶段) (2)介绍创作背景:
作曲家马思聪曾于20世纪40年代,在我国西南三省(云南、贵州、四川) 和粤北山居住过,南方山林的自然景色及山民纯朴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0年代他定居北京后,偶然收到一封附有云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