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考点一 哲学思想
1.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2015·海南高考,21②) 提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014·上海高考,22A)
提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3.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2013·天津高考,7D) 提示: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4.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013·福建高考,35①)
提示: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真正的哲学,它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5.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2012·上海高考,17A)
提示: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不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6.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2012·上海高考,17C)
提示:具体科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7.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2012·江苏高考,25C) 提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考点二 唯物论
- 1 -
8.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2015·江苏高考,24③) 提示: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9.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2015·广东高考,33④) 提示:物质世界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 10.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2015·江苏高考,29B) 提示: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有真实的也有不真实的。
11.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2015·江苏高考,27①)
提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但不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实践间接地改造客观世界。
12.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2015·天津高考,9C)
提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而不是客观存在直接移入人脑的。
13.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2014·课标全国卷Ⅱ,20①)
提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因此不能说总是融合的。 14.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2014·课标全国卷Ⅱ,20③)
提示:物质和意识是有本质区别的。
15.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2014·北京高考,26①) 提示:意识源于物质,而不是来源于主观想象。
16.意识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2014·天津高考,4A)
提示: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也能反映客观对象的现象。 17.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2014·天津高考,4C) 提示: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18.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2014·江苏高考,27B) 提示: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19.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14·重庆高考,10A)
提示:只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2013·广东高考,34②) 提示:规律是客观的,不能人为改变。
考点三 认识论
21.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2015·课标全国卷Ⅱ,23A)
提示:新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22.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2015·广东高考,35C) 提示:着眼于全局的认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未必都是真理性认识。
23.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2015·安徽高考,10C)
提示:经实践检验的认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未必都是真理。 24.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2015·课标全国卷Ⅰ,21①)
- 2 -
提示: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但人的意识不能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25.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2015·福建高考,35②) 提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26.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2014·浙江高考,30③) 提示: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具有相对性。
27.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永无定论的过程(×)(2014·课标全国卷Ⅰ,22③)
提示: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最终能够正确认识事物。
28.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2014·课标全国卷Ⅰ,22 ④)
提示: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并非是推翻已有的真理。 29.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2014·山东高考,35D) 提示:真理本身是正确的认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
3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2013·安徽高考,4③)
提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而不是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31.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2013·课标全国卷Ⅱ,20①)
提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
32.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2013·北京高考,26B) 提示:正确的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考点四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33.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2015·浙江高考,29②) 提示: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34.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2015·山东高考,34A) 提示: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
35.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2015·海南高考,22①)
提示:联系有多变的,也有稳定的。
36.人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2015·海南高考,22②) 提示:人们可以根据客观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7.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015·四川高考,4③) 提示:当部分以合理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8.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2014·课标全国卷Ⅰ,21①)
提示: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9.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2014·课标全国卷Ⅰ,21③)
提示:事物的联系是必然中有偶然,偶然中有必然。 40.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2014·安徽高考,10③)
- 3 -
提示: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联系。
41.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2014·安徽高考,10④)
提示: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人为事物的联系才具有“人化”的特点。
42.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2014·江苏高考,23①) 提示:人为事物的联系同样具有客观性。
考点五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43.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2015·浙江高考,30②) 提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出现的事物未必就是新事物。
44.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2015·广东高考,34④) 提示: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未必就是新事物,因此未必都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45.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2015·广东高考,34②) 提示:事物数量的增减、结构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质变。 46.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2015·江苏高考,33③) 提示:新事物一开始的力量是比较弱小的。
47.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2015·海南高考,20D)
提示:质变有前进和上升的,也有倒退和落后的。
48.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2014·浙江高考,27④) 提示: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善、恶的积累不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