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精编教学设计系列
1
垂径定理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以及本节定理的证明要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在本章前两节课中也已经初步理解了圆的轴对称性和圆弧的表示等知识,具备探索证明几何定理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探究图形性质的不同手段和方法,具备几何定理的分析、探索和证明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该节内容为1课时.圆是一种特殊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类比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能利用圆的轴对称性探索、证明得出圆的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具体地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2.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运用圆的轴对称性探索圆的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情感与态度
1. 培养学生类比分析,猜想探索的能力.
2. 通过学习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
2
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以及应用时如何添加辅助线.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类比引入,猜想探索,知识应用,归纳小结.
第一环节 类比引入 活动内容: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如果将一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可以发现么结论?
3.如果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为圆心,腰长为半径画圆,得到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呢?
活动目的:
通过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向圆的轴对称性过渡,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类比分析的能力.
第二环节 猜想探索
什3
活动内容:
1.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M.
(1)该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条件:① CD是直径;② CD⊥AB 结论(等量关系):③AM=BM;
⌒⌒⌒⌒④AC =BC ;⑤AD =BD .
证明:连接OA,OB,则OA=OB. 在Rt△OAM和Rt△OBM中, ∵OA=OB,OM=OM, ∴Rt△OAM≌Rt△OBM. ∴AM=BM.
∴点A和点B关于CD对称. ∵⊙O关于直径CD对称,
∴当圆沿着直径CD对折时, 点A与点B重合,
⌒⌒⌒⌒AC 和BC 重合, AD 和BD 重合. ⌒⌒⌒⌒∴ AC =BC ,AD =BD .
2.证明完毕后,让学生自行用文字语言表述这一结论,最后提炼出垂径定理的内容——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
4
对的两条弧.
3.辨析:判断下列图形,能否使用垂径定理? C
注意: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直径(半径),垂直于弦. 通过以上辨析,让学生对垂径定理的两个条件的必要性有更充分的认识.
4.垂径定理逆定理的探索
如图,AB是⊙O 的弦(不是直径),作一条平分AB的直径CD,交AB于点M.
(1)下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条件:① CD是直径;② AM=BM 结论(等量关系):③CD⊥AB;
AODCBOEDB D C O A
⌒⌒⌒⌒④AC =BC ;⑤AD =BD .
让学生模仿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自行证明逆定理,并表述逆定理的内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