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大雁塔 制作单位: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北区初一(3)班 作 者:黄汇明、周平洲、陈智荣、江俊宏 指导老师:张盛芬 作品简介: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作品名称:郑成功的战船——赶缯船 制作单位: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北区初一(3)班 作 者:杨杰森 指导老师:张盛芬 作品简介:清时一种用于海战的快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主要战舰。大赶缯船船长36米多, 宽7米左右,24个船舱,可载重1500石。每船配水手、船工30余人,水兵80人。中赶缯船 长23米,宽6米,深2米,配水手、船工20多人,水兵60人。大、中赶缯船均是双桅、双舵 、双铁锚。
作品名称:编钟 制作单位: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北区初一(3)班 作 者:岑景风 指导老师:张盛芬 作品简介: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作品名称:郑和的宝船 制作单位: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北区初一(7)班 作 者:黎东豪 指导老师:梁丽川 作品简介: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座。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作品名称:秦始皇 制作单位: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北区初二()班 作 者:陈悠然、许志秋 指导老师:刘彦兵 作品简介: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作品名称:嵩岳寺塔 制作单位: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北区初一(3)班 作 者:张谧柔、邱高洁、杨海钰、符英致 指导老师:张盛芬 作品简介: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嵩岳寺内。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佛教寺院;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中国现存最古的砖塔。
作品名称:筒车 制作单位: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北区初一(3)班 作 者:庞以培、林宇浩、柯浩天、周俊宇 指导老师:张盛芬 作品简介:筒车又称 “天车” 、“竹车” 、“水轮”、“水车”,是水力灌溉工具。按照材质分竹筒车和木筒车两种。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作品名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 制作单位: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北区初一(3)班 作 者:陈芷彤、吴晓琪 指导老师:张盛芬 作品简介: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构水井。井口呈方形,边长2米,井口为榫卯套接的木框,每边竖以排桩为井壁;水井深约1.35米,外围有一直径约6米的栅栏和28根木柱,专家据此推断,井上可能盖有简单的井亭。这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水井。
作品名称:北京天坛 制作单位: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北区初一(7)班 作 者:戴琳欣 指导老师:梁丽川 作品简介: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作品名称:河姆渡干栏式房屋 制作单位: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南区初二()班 作 者:杨诗敏 指导老师:蒙红红 作品简介: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比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民族的干栏也有,但是受到汉式建筑和佛教建筑的影响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