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北宋时的 开封 、南宋时的 临安 、元朝时的 大都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大相国寺 。 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
( 1 )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 2 )表现
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瓦子 ”。瓦子内除“勾栏”外,还有许瓦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南宋子 临安的文化娱乐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勾栏 ”。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杂剧 ,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杂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化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杂剧形成于剧 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3.传统节日:宋朝时, 春节 、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点2 宋词和元曲
4.宋词
总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体 有一定的格式,叫作 词牌 ,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词的内容开特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点 多样,内容广泛 发展 在唐代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 宋代 主要的文学形式之历一 程 著( 1 ) 苏轼 :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名 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词
勾栏 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2
人 ( 2 ) 李清照 :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
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3 )辛弃疾:南宋词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元曲
( 1 )特点:元曲包括 散曲 、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 2 )著名杂剧家
①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 窦娥冤 》。
②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 马致远 、郑光祖、白朴、 王实甫 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知识点3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6.概况: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 编年体 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 战国 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7.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 司马迁 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
1.穿越时空,映入你眼帘的是大相国寺门前人流如潮,商品琳琅满目。你来到的城市为
A.唐朝的长安 C.南宋的临安
( B )
B.北宋的开封 D.元朝的大都
3
2.右图是王弘力所作《古代风俗百图》之《瓦子内说书图》,图的上端配诗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下列关于“瓦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在宋代繁华都城 B.专门做买卖的场所 C.是供人们娱乐的场所 D.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
3.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事实上,这些节日在宋代就有了,那时候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春节( 元旦 ) C.中秋节
D.端午节 知识点2 宋词和元曲
4.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赵宋之世”耀目于文坛的文学形式是 A.赋
B.曲
C.词
D.小说
( C )
B.清明节
( A ) ( B )
5.“杰出的女词人,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属于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作品渗透了忧伤的感情。”材料中的这位才女是 A.文成公主 C.李清照
B.王昭君 D.武则天
( C )
6.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的是
A.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4
( A )
B.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 C.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D.关汉卿、白朴、郑光祖、王实甫
7.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 )宋代娱乐场所“瓦子”的出现,充分说明了城市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改正:
【×】( 2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北戏等。 改正:“北戏”改为“南戏”
【×】( 3 )南宋苏轼的词常抒发报国情怀,词风豪放,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 改正:“苏轼”改为“辛弃疾”
知识点3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8.《资治通鉴》与《史记》这两部作品被称为是“史学双璧”。《资治通鉴》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断代史 D.编年体通史
( D )
课后巩固提升
1.“人口多达百万,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上述文字描绘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宋朝 C.唐朝
B.隋朝 D.汉朝
( A )
2.“天子好蹴鞠( 宋徽宗喜欢蹴鞠 ),满城尽高俅( 东京城流行踢球 )。”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5
( D )
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3.某校七年级( 2 )班的同学们要排演历史剧《宋代词人苏轼》。若请你为主角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 A.元曲 C.宋词
B.汉赋 D.唐诗
( A ) ( D )
5.《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史书的典范。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史书中都能查阅到
( B )
6.宋元时期,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年文化节”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节日期间进行的近百项活动,向世人展现大宋文化的独特魅力……举办了规模盛大、多姿多彩的宋文化民俗庙会、灯会、展演等一系列活动。
(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举办“大宋年文化节”的目标和主要的活动内容。
( D )
6
目标: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内容:举办宋文化民俗庙会、灯会、展演等一系列活动。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黑夜交易。三鼓以后还有夜市,通晓不绝。 ( 2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北宋东京有哪些特点?
特点:人口稠密,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买卖区与居住区分不清,商品交易没有时间限制等。( 意思相近即可 )
( 3 )小丽同学为了解宋代的节日,收集了三组诗词,请你填上它们反映的节日的名称。
春节( 元旦 ) 端午节 中秋节 8.探究宋元文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文化典籍】
( 1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写出相应作者的名称。
图1: 司马光 图2: 关汉卿
7
【步骤二 作品欣赏】
材料一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材料二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 2 )阅读材料一中的两首词,请写出两首词展现的风格特点。 第一首:委婉、细腻、清秀。第二首:词风豪放,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步骤三 感悟历史】
( 3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元文化的历史地位。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