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新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考纲 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2.理解陆地考纲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能够根据河流的补给类型图, 解读 说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1)水的三态?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水。 2.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
类型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2)地理意义 ①促进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 ③塑造地表形态。
④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环节名称 A蒸发,B降水 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G地下径流,H下渗 D降水,I蒸发,F植物蒸腾
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
不同区域间的水循环过程具有的特点及作用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类型 发生领域 循环过程示意 特点、作用 参与水量较大,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参与水量最大,占水循环的90%左右 参与水量很小,只对陆地水体进行更新 海陆间循环 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间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上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上(内、外流区兼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
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
“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但是,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误区警示]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2)外流区域既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大纲全国文综)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
几乎没有入库水量。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几乎无降水。 ( × )
解析 甲、乙两水库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条河流上,降水差别不会太大;很可能是在该流域内人工拦截入库径流导致甲水库无入库水量。
(2)(2013·四川文综)根据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可知,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夏季。
( × )
解析 由图可知降水量冬季累计量最大,说明该地冬季降水最多,因此冬季水循环最活
跃。
(3)(2013·重庆文综)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据图可知,该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含沙量高且以冰川补给为主。
( × )
解析 根据题干知,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该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东北地区无冰川分布;春季(4~5月份)季节性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夏季(7~8月份)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夏汛。所以该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春、夏汛明显。
(4)(2012·广东文综)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①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