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采用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周立红 阿依古丽?热哈提
【摘 要】【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采用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88例开展研究,分为A组和B组,其中,B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A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本研究中,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都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和妊娠率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8(016)022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
临床上,子宫肌瘤是妇科中比较多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和逐步年轻化的趋势[1-3]。基于此,为研究子宫肌瘤采用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的临床疗效,笔者以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的子宫肌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
共88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44例。纳入标准:符合子宫肌瘤临床诊断标准[4]。其中,A组中,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8.2±3.6)岁。B组患者中,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7.3±3.4)岁。经比较,一般资料中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B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取仰卧体位,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医师在患者下腹中部做切口,暴露患者的盆腔,然后探查盆腔、子宫、附件情况,分离粘连组织。在患者病灶位置切开肌层,分离肌瘤,然后电凝止血,缝合瘤腔。之后逐层缝合,术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5]。
1.2.2 A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之后,在患者脐部上端做1 cm的切口,置入腹腔镜,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置入10 mm穿刺器。另外,在患者脐部左右下腹位置做副操作孔,置入5 mm的穿刺器。然后,观察患者病灶情况,在周围注射缩宫素注射液制成的混合液,即将20 U加入20 mL0.9%氯化钠溶液而成的混合液[6]。患者子宫收缩后,采用单极电钩切开患者的肌瘤包膜,直达瘤体之后,采用抓钳夹住肌瘤,分离瘤体和包膜,取出肌瘤。之后进行电凝止血,依据创面大小缝合,关闭瘤腔后,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手术区域,然后缝合操作孔。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A、B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观察统计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妊娠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A组和B组手术指标比较:A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都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A组与B组术后情况比较:A、B两组术后情况比较中,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复发率和妊娠率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开腹手术是最早的手术方式,其优势在于医师可以直视之下完整切除肌瘤,效果明显,但开腹手术的缺点也很明显,出血量大,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慢,并且很容易发生感染和盆腔粘连等并发症。目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应用和发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逐步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手术后还不会在患者腹部留下瘢痕,在注重美观的今天,无疑更受人们的认可[7]。另外,子宫肌瘤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而采用开腹手术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都可以完成肌瘤的清除,术后患者的生理功能逐步恢复,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妊娠率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疗效比较而言,在本研究中,A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都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情况比较中,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尽管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优势明显,也不能取代开腹手术,特定情况下,腹腔镜手术并不能够完全适应,例如子宫肌瘤直径过大或是多发等[8]。总体而言,针对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