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电大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形成性考核册 ( 作业一答案) -11-18 10:04
作业一
一、 简答题
1、 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①1950年: 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 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形成;
②1953年: 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③1956年: 汉语、 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④1961—1963年: 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 先后提出”加强双基”和”工具说”;
⑤1978年: 拨乱反正, 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⑥1986—1992年: 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⑧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颁发, 启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 为什么说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
语言材料的丰富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 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能够培养语感, 丰富语文知识, 发展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能力, 另外能够丰富概念和判断, 并接受体现在语言材料中的优质思维品质的负载在语言材料上的文化信息的影响, 提交思维能力和思想文化修养。
3、 根据语文课程的任务, 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A方法的层次分类: ①哲学方法②一般科学方法③特殊方法④具体方法 B方法的思想特点分类: ①逻辑思维方法②形象思维方法③直觉思维方法④社会思维方法
C语文学习的方法的类型: ①一般思想方法②一般学习方法③语文学科学与一般方法④语文学科学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方法: 制定计划的方法、 有效预习的方法、 高效听课的方法、 优质作业的方法、 课外学习的方法、 系统小结的方法。 4、 简答设计教学过程的原则
A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B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 C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 5、 为什么说形成性评价应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这里首先涉及到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 衡量学生语文水准, 评定语文教学效果; 诊断学生学习困难, 反馈语文教学情况; 激励学生学习动机, 促进语文教学工作。因此说, 在实施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坚持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但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 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进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侧重对所教过的内容的及时评价, 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能够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 形成一个”自我纠正系统”,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因此说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6、 请简要回答阅读能力教学包含哪些内容?
根据阅读能力的结构来分析, 我们能够这样来认识阅读能力教学所应该包含的内容: ①经过积累性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力; ②经过理解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③经过欣赏性阅读培养阅读审美力; ④经过研究性阅读培养阅读评价力; ⑤经过创意性阅读培养阅读创造力; ⑥经过”信息阅读”培养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二、 论述题
1、 举例分析古代语文教学的特点
①、 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教育综合在一起的特点, 体现了在漫长的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 中国古代语文作为学科不具有独立性, 而与政治、 经济、 历史、 哲学、 伦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 这也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但学科的非独立性不说明没有语文教学的内容, 无论是原始宗教、 生产、 生活, 古代神话故事中, 还是奴隶社会的”六艺”(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教育, 其中都包含着相当丰富的语文教育内容。封建社会的以儒家经典为主的经学教育, 当中也含有大量语文教学内容。
②、 启蒙先识字, 后读经书。主要是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也就是儿童启蒙教学是经过蒙学读物先集中识字, 再学习以儒家经典为主, 文选为辅的经书。最著名的蒙学读物是”三、 百、 千、 千”。
③、 读经为主, 文选为辅。体现了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的特点。”五经”、 ”四书”一直是古代封建教育的主干课程, 这是封建社会采取的文化教育专制主义以及封建王朝科举考试制度所决定的。在思想内容方面, 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也产生了相当消极的影响, 应该辨证地、 历史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文选读本主要用来进行读写训练, 所选大都是历代名家名篇, 有利于学生阅读、 仿写。 2、 如何理解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举例论述之。
关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语文的人文性, 教材上从语文自身以及语文的内容属于文化范畴; 语文包含文化的多样性使它具有的文化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承作用两方面进行了简要阐释。 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 语文教材、 课文的教学和学习、 训练, 体现出编选者、 教师、 学生的一种文化选择。课文内容、 教师和学生对课文的阐释、 理解和评价, 编选什么、 如何阐释、 理解了什么, 都体现或是说实现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其次, 汉语言本身就内蕴着汉民族的文化意识;
第三, 语文行为( 听、 说、 读、 写) 的习得和训练过程就是一种对人生、 社会各种事物的认识的积累和练习;
第四, 语文课程、 语文学科目标、 语文教学内容之因此确定为这样而不是另外的内容, 是特定价值观筛选的结果, 体现着特定价值取向。 例: 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学语文, 也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体裁看, 从题材看, 从语言文字成就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情感内容看, 语文课程处处闪烁着人类文化的灿烂光辉, 要充分利用它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用你自己教学的例子, 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常规过程规定为”引导、 探究、 运用”三个阶段。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我认为教师做工作不是要把世上能够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 而是在于使得学生爱好知识, 尊重知识, 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她自己, 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语文学习过程是怎样施加积极影响的, 而主要调动学生的语感能力, 还有调动学生的动机兴趣, 情感意志常与学生交流谈话。从而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 任务和过程方法,
4、 根据教材第80页《从三到万》的教学案例, 为它设计出教学目标, 并简述所设计的目标的理由。
教学目标: 全班同学用揣测法阅读《从三到万》, 必须全部读懂( 行为主体) ( 行为动词) ( 表现程序)
设计目标的理由: 指导学生读文章, 帮助她们读懂, 从而获得某种知识无疑是重要的。但对语文教学来说, 更重要的还不在于”懂”和”知”这个结果, 而在于”怎样懂””怎样知”这个过程这篇语文的学习特点是: 结合故事讲道理, 叙议结合的写法, 做为一名教师当然能够经过讲解深入本落实重点, 但在这堂课上, 学生的理解不但得之于深入的阅读而来自她们亲身的实践和体验。 5、 举例论述阅读的心理本质。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阅读的性质, 会有不完全一致的解释。从微观看, 阅读具有多重性质, 是一个特定环境下、 特定读者与特定读物相互作用的行为系统, 是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 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统一, 言语操作技能与言语心智技能的统一, 是一种审美实践。
具体来说, 第一, 阅读是吸收, 是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 作出阐释, 并汲取精神的滋养。这一点是阅读的本质特征。读者自身是一个物质的存在, 她需要借助各种物质材料进行阅读, 记录或保留阅读的过程和结果。阅读经过吸收精神营养, 培育和铸造人的精神世界。
第二, 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读者先用视觉感知文字符号, 然后, 运用分析、 综合、 概括、 判断、 推理等思维活动将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 把经过理解、 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列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贮存起来, 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阅读、 理解是个性化的活动。
第三, 阅读是一种言语操作技能。例如朗读时的发音和控声、 停连和重音、 语气的把握、 节奏的变换、 手势的辅助等; 又如眼动的方式、 眼停的次数、 阅读本位的变换、 视觉广度的宽窄等。
第四, 阅读美文和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审美实践。首先是因为读物是一个美的世界; 其中包含了自然美、 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方面的美学因素。其次是因为在阅读美文和文学作品过程中, 读者需要亲自经历一系列完整的审美心理活动, 因而有助于形成和完善读者的审美意识系统。 三、 分析题
设计实例: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问题①联系该教学设计具体分析”阅读教学是多向度的对话”这一基本属性。 首先我们要理解和掌握”阅读教学是多向度的对话”的理论内涵。阅读教学过程具有活动和对话的两大基本属性。即阅读教学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它不同于一般的个人阅读, 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 有计划、 有时空条件限制的集体性的教育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服务者、 组织者和引导者, 是凭借班级集体开展的。阅读具有对话的品格, 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 即它是学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生、 教师与作者的对话, 是学生、 教师与编者的对话, 是课堂情境中教师——学生、 学生——学生之间的对话。这位教师的”《鲁迅自传》教学设计”符合阅读教学的对话属性, 充分注意了多重对话的开展, 有目标, 有步骤, 可操作, 便于实施。
问题②该教学设计定位于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 请对此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这个问题, 有两个点要抓住: 一个是教学目的, 一个是教材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相关阐述中, 说道: ”当代初中学生, 理应走近这位伟人, 进而更好地继承鲁迅精神, 高扬鲁迅作品中洋溢的民族正气, 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而努力奋斗。这应该是学习《鲁迅自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还有一处这样说道: ”这篇全文不到千字却记载了50年经历的自传, 如用一般阅读分析的方法, 补充相关材料, 帮学生理清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 解说写作特点, 估计效果不会太好。因此笔者建议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 依以下步骤进行教学……”这两段文字, 体现了教师具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的, 是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教师对教材做了相当充分的基础分析, 是根据教材的特点选取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说明了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很到位, 而这两点, 正是确定教学方法和执教思路的必要前提。我们具体分析她所设计的教学步骤, 能够看到都是仅仅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在操作的。
问题③如果你来对此课进行教学设计, 你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这个小问题是督促大家联系案例和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和研究, 重在”以我为主”, 提出自己的思路。
电大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形成性考核册 ( 作业二答案) -11-18 10:06
作业二
一、 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写作活动的两个转化?
一是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作文构思完毕, 就是动笔作文了。就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由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在这一过程中, 往往要重复思考, 认真地择词、 用句, 思考着怎样才能把所要表示的事物表示清楚。这是一个使思维(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趋向于准确和严密的过程, 同时也是选用恰当的词、 句等语言形式过程, 是发展思维和运用语言的统一。
二是模糊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转化。在作文( 记叙文、 说明文) 动笔时, 学生的心理还要完成另一重转化——把模糊的印象变得形象化、 具体化。这时, 场面、 环境、 形象、 声音、 色彩、 质地……甚至氛围, 一切都要呈现在头脑里。不但有丰富的想象, 而且还伴随着异常活跃而丰富的情感活动。
理解写作的两个转化, 能够使我们知道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兴趣、 情感和认识活动, 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 是一个充满了活跃的创造的过程, 从而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从事作文教学。
2、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 1) 发展性。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相一致的。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 2) 整体性。整合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和方法”、 ”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 三方面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其整体性不但有利于学生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有利于学生提高其人格素养和生存能力。 ( 3) 操作性。围绕教学目标、 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什么是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主要反映活动的过程和步骤, 主要用于指导实际操作, 它说明做什么? 怎样做的知识用于指导操作。
4、 语文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 1) 向学生呈现足够数量的有关某一概念的正例,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从中抽取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 再以准确的语言归纳出一个命题, 揭示出概念的定义。 ( 2) 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控制概念的非本质特征。
( 3) 恰当地运用反例。反例传达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在辨别中加深对概念定义的理解。恰当地运用反例, 能够排除非本质特征对获得概感念的干扰。 ( 4) 引入变式进行比较。变式指的是概念在非本质方面的变化。
( 5) 在言语实践中运用概念。运用概念是知识的具体化, 可使概念得到巩固和深化。
5、 语文学科多媒体课件设计一般要考虑哪些问题?
①树型结构——指妥善安排课件内容的组合关系, 让别人能清晰理解脚本各部分内容的结构关系。
②呈现方式——指内容素材用什么方式——用文本, 用图片, 还是用音频, 用视频, 用动画来呈现。这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内容”整合”上的应用。 ③呈现控制——指利用素材呈现方式的可控性, 模拟学生的认知程序, 对有关资源内容与师生互动方式进行初步整合( 进一步的整合是在应用中) , 以求提高课堂认知活动的质量。
④拓展选择——指利用信息数据的巨大存储功能, 利用网页技术的灵活性, 从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 在不同层次、 不同维度上对资源内容进行整合。 6、 简述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A语文专业知识: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写作学和文学、 语文教育史。 B教育专业知识: 教育学、 心理学、 语文学科教育学。 C自然科学知识。 D社会科学知识。 二、 论述题
1、 结合你的作文教学实践, 谈谈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指导。
A、 作文指导包括审题指导和写作过程指导, 应该联系作文几个阶段的心理分析来把握学生写作心理, 运用正确适宜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 B、 审题的指导。一般多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审题。
( 1) 审读圈点法。( 2) 结构分析法。( 3) 题目补充法。( 4) 比较辨题法。 C、 写作过程的指导。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是缺乏写作欲望, 不想说、 无话可说、 说不好。因此写作过程的指导, 首要的是要自觉运用心理规律来进行教学, 要激活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她们想说、 有话说。可如下指导:
( 1) 运用联想的规律指导作文。这里要处理好媒体的选择和教师语言如何”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