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例题解析
【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民长期在水稻田上耕作,按时翻耕、施肥、灌溉,形成了很多稳产高产田。 ②呼伦贝尔草原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甚至沙化。 ③黄土高原陡坡垦耕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土壤退化。
④黄淮海平原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不合理灌溉形成了土壤大面积盐碱化。
(1)人类对土地的耕作经营,会使土壤肥力降低吗?请说明理由。
(2)是否多向土壤中施肥,就是对土壤的用养结合?要做到用养结合,需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 解析:土壤这种地理要素,与气候、水文以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组合和搭配。合理地利用土壤,可以使土壤保持肥力;不合理地利用土壤,会破坏肥力,甚至引起土壤退化。
点评:此题考查实际生活中土壤的利用。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联想、分析,对题干中的材料进行仔细分析。
答案:(1)主要看人类如何经营,如果耕作方式合理,不仅肥力不会下降,而且还能不断提高;如果方式不合理,就可能出现沙化、碱化、水土流失等,使肥力降低。
(2)施肥只是用养结合措施中的一项。用养结合是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如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合理放牧、合理利用等。
【例】读“森林与环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森林的环境效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外森林对城市环境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对农业生产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
(3)有人把森林比作为地球的“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你能举例说明森林的“肺功能”吗? (4)绿色植物靠光合作用成为捕捉太阳能、生产有机物的机器,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说出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来自反应方程式中的哪种物质?________。
解析: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森林与大气之间的交换主要表现为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以及降低
1
风速;与水体之间的交换主要表现为促进雨水下渗,拦截地表径流;与土壤之间的交换主要表现为吸收营养物质,改善土壤结构,保持水土。在城市中,森林还能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农业上,森林能降低风速,保护农田免受大风和沙化危害。至于森林的“肺功能”,主要体现在光合作用上,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能促进水分的循环。
点评:本题考查森林的作用。解题时仔细阅读示意图,答题尽可能用规范、简洁的语言回答。 答案:(1)净化空气 降低风速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2)吸烟滞尘 降低噪声 美化环境 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 (3)吸收二氧化碳、有害气体等,释放出氧气、水分等。 (4)6CO2+6H20→C6Hl2O6+6O2↑水
【例】我国天然林面积①不足国土的40%。全国木材产量的②40%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成为全国的林业基地。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的用材林、成熟林已由建国时的1200万公顷减到1998年底的500万公顷,③减少了51%,导致生态恶化,风沙旱涝灾害频频发生,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面保护和营造森林,另一方面④对森林进行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挖掘潜力,增加林木产品的附加值,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1)分析资料中划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① ② ③ ④ 反映出陆地资源的特点 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 (2)参照右下图,回答相应字母的含义。
人类通过对森林资源的A_________而与环境发生关系。人类通过对森林资源的BC_________,使其不断_________,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需求。 解析:天然林不足国土的40%,说明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利用上要节约、综合利用,开展深加工、提高利用率;第二句说明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利用上要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第三句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
是密切联系,有很强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利用上注意对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的影响;第四句说明通过合理、科学、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潜力是很大的,因此在利用上要提高科技水平,挖掘开发潜力。
2
点评:本题看起来是考查自然资源,但实际上考查的是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环境要素互相影响的特点。解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运用准确的字眼。 答案:(1)
① ② ③ ④ 反映出陆地资源的特点 有限性 分布不均 整体性 潜力无限性 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 节约、综合利用 因地制宜 对其他资源和整个环境的影响 提高科技水平,挖掘开发潜力 (2)开发加工增值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
解析:喀斯特地区岩石裂隙和洞穴太多,雨水大多渗漏地下,地面干旱缺水,造成“水在地下流,禾在田中死”的现象。比较两地气候差异。
答案: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沛;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云贵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
3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