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心理测量学笔记备考北师大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1) 心理测量的定义

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工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测量的基本要素

参照点:在测量工作中,必须有一个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两种: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参照点。划分“有无”的界限。 相对参照点,即以认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人为主观规定的标准。 注:心理测量一般为相对零点;物理测量一般为绝对零点。物理测量也有相对零点的情况,如温度、时间、海拔等。

单位:应具备两个条件:有确定的意义;有相等的价值。(一般以标准差为单位) (3) 测量的量表

命名量表:最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

名称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 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的种类。

统计方法:百分比、次数、众数、X2检验。

顺序量表:次低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事物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既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不能进行代数运算。心理测量量表一般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

等距量表:较高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的零点,是假定的相对零点。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t检验、f检验。

比率量表: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可以知道测量对象之间的相差程度,而且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比例。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t检验、f检验、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

2. 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1)心理测量的特征

间接性: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项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

相对性: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由此测得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兴趣的大小等,都是与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

客观性:是对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实际上就是测量的标准化问题。 (2)心理测验的分类

按功能(测量对象)分:能力测验、成就测验(学绩测验)、人格测验 按对象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按形式分: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电脑测验

按目的分:描述性测验(调查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示性测验 按要求分:最高作为测验、典型作为测验 按速度和难度分:速度测验、难度测验

按性质分:构造性测验、投射性测验 按解释分: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 按应用分: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

补充:

1)能力测验:能力可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实际能力指个人当前“所能为者”,代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潜在能力指个人将来“可能为者”,是可能达到的水平。测量潜在能力的测验称为能力倾向测验。能力测验又可以分为普通能力测验(通常说的智力)和特殊能力测验(音乐、美术、体育等特殊方面)。 2)纸笔测验(文字、图形材料);操作测验(不宜团体实施) 3)速度测验——测反应速度;难度测验——测最高能力。

4) 最高作为测验:有正确答案,分数越高越好;(能力测验、成就测验) 典型作为测验:没有正确答案,通常的习惯方式;(人格测验) 5) 构造性测验:刺激和被试的任务是明确的

投射性测验:刺激、问题模糊,被试任务不明确;能投射出更真实的结果 3. 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

(1) 心理特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①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②特质是“一种一般的神经心理系统,可以综合不同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反应”。

③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④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由多种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⑤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

(2) 经典测量理论(CTT)的模型 ①观察分数:实测分数,记作X。

②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操作定义:多次测量结果得到的平均数,记作T。(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抽象概念)

③误差分数:这里只是指测量产生的随机误差,记作E。(E是个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④X=T+E 这就是CTT的数学模型。(引申3个假设公理) ⑤观察分数的变异等于真分数的变异与误差分数的变异之和。 (3) 基本假设

①观察分数的平均值接近于真分数。即ε(X)=T或者ε(E)=0 ②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相关为零。即ρ(T,E)=0 ③各平行测验的误差分数的相关为零。即ρ(E1,E2)=0

平行测验:如果两个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是同一特质,并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都是一致的,则这两个测验被称作是彼此平行的测验。

第二节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 测验的信度——受随机误差的影响 (1) 信度……一致性、稳定性

信度是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等于一组测量分数中真分数的变异与总变异之比。 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

定义1:信度乃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之比。 定义2:信度乃是一个被试团体的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的平方。 定义3:信度乃是一个测验X(A卷)与它的任意一个平行测验X’(B卷)的相关系数。

信度的作用: ①信度是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

②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测量的标准误计算公式 ③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 (2) 信度的估计方法

① 重测信度:用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两次施测,两次测验分数所得的相关系数为再测信度。★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注:重测信度具有跨时间上的稳定性。

使用的前提条件: 1) 所测量的心理特性必须是稳定的。

2) 遗忘和练习的效果基本上相互抵消。(适度的时间间隔,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年)

3) 在两次施测间隔期内,被试没有获得更多的学习和训练。

② 复本信度:根据一组被试在两个平行(等值)测验上的得分计算的相关系数即为复本信度。★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注:1) 同时连续施测——等值性系数

相距一段时间分两次施测——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 (此种复本信度最小)

2)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是对信度最严格的检验,其值最低。

3)为抵消顺序效应,可以一半被试A卷 B卷,另一半被试B卷 A卷

使用的前提条件:

心理测量学笔记备考北师大

心理测量学第一章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1)心理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工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2)测量的基本要素参照点:在测量工作中,必须有一个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o1wt467hf0fluh9boav3qhtz4wh2h00tv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