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 过程与方法
1.以灵活多样的诵读贯穿学习全过程; 2.借助联想、想象,感知诗歌意境;
3.通过对重阳特定节日、菊花、战乱行军等典型情境的分析,感受人物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等多种情感交织的复杂心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之情。
学情分析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对于从小学一路走来的七年级同学而言,古诗学习、背记已成常态。本首诗虽为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相对短小,但通过重阳特定节日、菊花、战乱行军等典型情境表现主人公多种情感交织的复杂心境的写法还值得七年级学生反复诵读品味。
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体会音韵美;品位,体会意境美
难点:进入意境,感受诗人通过菊花表达复杂情感的手法的妙处。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导入:
同学们,农历九月,中秋节过后,有一个关于老人的节日,你知道是哪个吗?(重阳) 重阳节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登高、饮酒、赏菊)
是啊,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诗人王维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写得诚挚感人。而有一位诗人,重阳节这一天行军他乡,他想起的是开在战火纷飞的故园里的菊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诗人和他的诗作《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板书:课题、作者) 【讲授】欣赏 二、走进作者 出示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设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音韵美;2.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过程与方法1.以灵活多样的诵读贯穿学习全过程;2.借助联想、想象,感知诗歌意境;3.通过对重阳特定节日、菊花、战乱行军等典型情境的分析,感受人物惜花、思乡、感
推荐度: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