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联盟组织。要正确定位政府在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职能,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为创新组织有效运行提供保障,加快知识创造与扩散,加强互信、合作的区域创新网络建设,推动人才高地和资源洼地建设,开拓创新源头。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互动共生机制。
曾德明,骆建栋,覃荔荔(2009)认为一个健康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应该是一个耗散结构,而系统的开放性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封闭的系统会产生正熵,熵是导致无序的根源。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而言,应该创造条件保持其开放性,从外界引进物质、信息和资金,增加负熵流,集群才能持续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开放的途径必须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内部网络,延伸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网络,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合作创新机制,拥有开放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马有才(2007)的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安全模式。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风险防范力,加强集群文化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文化力,完善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链。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力场应变力。完善集群环境,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力。
IMMANUEL WANERSTEIN1999 在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地的资源。产品的销售也不可能在本区域内完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必须将网络向外延伸,更大程度地获取外部物质、信息和资金。企业必须要服务于全球市场,并与远距离顾客、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合作。
四、 评述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模式还是比较落后的,主要还是以生产要素投入为主导,以政府政策推动为动力的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等相关建设还不完善,增长方式比较单一。很多学者为此提出了对策,比如与资本市场紧密联系,做好融资工作,积极培养人才,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新产业基地等。本人认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寻找和利用现有资源,做好本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从长远角度打造一个高新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J].硅谷.2010 P25.
[2]李明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5,09 P299.
[3]张婷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1 P6. [4]孙海涛.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现阶段发展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5,01 P78-P79.
[5]魏玮、叶晨.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 长三角, 2009(03) P2-P3.
[6]靳光华、王传仕. 高新技术的产业分布与发展模式分析[J].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P117.
[7] 刘长虹. 基于增长极和产业集群理论的高新区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科技产业,2010(04)P81.
[8]彭建刚.面向循环经济范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4第4期总第26期 P56.
[9]杨青、宓众、梁新.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及机制研究[M].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03)P84.
[10]张景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资本市场[J].中国科技产业.2002,02总第152期 P30-P31.
[11]顾骅珊.利用风险投资推动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J].区域经济.2008,(08) P106-P107.
[12]王绪丽(2009)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风险融资模式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2009)P49.
[13]张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问题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第6期总第117期 P7.
[14]徐建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企业活力.2007,第7期 P44.
[15]曹成.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支撑要素[J].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第2期 P58.
[16]渠旭梅.浅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J].科学之友.2009 P94.
[17]曾德明、骆建栋、覃荔荔.基于结构耗散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开放性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06)第26卷第11期 P49-P51.
[18]马有才.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安全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07)第24卷第7期 P72.
[19]孙剑、孙文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系统特征、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D].科技管理研究.2010(09)P114-P116.
[20]信春华.高新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2)P8.
[21] lMMANUEL WANERSTEIN.The End of the Wod as WeKnowh:SociM Scienc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m Press,1999 P21.
[22] H HAKEN.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A Macroscopic Approach
to Complex Systems[M].Springer?Vedag,1988 P4.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高新技术产业为21世纪的重要议题。纵观当前全国的经济转型,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把科技放在了突出位置。因此,中国当前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含量。全国经济转型的重点是发展高科技,用科技化带动产业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要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抓手,集成创新资源,实施重点突破,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攀升,加快产业高度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是衡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嘉兴的高新技术产业,虽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从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挥,以及在科技创新创业方面的龙头
带动作用来看,还是相当的薄弱。缺少能够在地区经济扩张和参与国际竞争中起到领导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再者嘉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导向和企业扶持政策的设计与政策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对面广量大的民营中小企业缺乏有力支持,特别是对新兴产业的形成缺乏正确引导,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鼓励创新投资的政策导向,这是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乏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减缓、新兴产业形成势头疲软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当前推进嘉兴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如何促进嘉兴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通过对嘉兴高新技术产业状况的研究,旨在建立适应嘉兴的本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度高的创新性技术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还是面临着一些不容乐观的形势,遇到了不少问题。
滕进(2010)表示自“十五”初期,提出国家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战略以来,国家高新区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2009年国家高新区继续保持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31.3%的高速增长;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更加巩固,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更加显著,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体示范区。但是更多学者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李明惠(2005)指出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和相关政策不够健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力度较小且不配套对高科技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