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组织损伤(变质) 血管反应(渗出) 细胞增生(增生)
8.电解质 温度 pH
9.“开天窗”
10.鱼蛭
11.小瓜虫 刺激隐核虫(海水小瓜虫)
12. “卵丝病” “太阳籽”
13.绿肝病 中毒性鳃病 黄脂病
14.河蟹颤抖病
15.(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多聚酶链式反应。
二、选择题
1.C 2、C 3、D 4、B 5、A 6、B 7、D 8、A 9、B 10、A
三、名词解释
1. 包涵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的胞核或胞质内由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的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团块。
2.顿挫感染:亦称流产型感染,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由于该类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酶或能量等必要条件,致使病毒不能合成自身成分,或虽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
质,但不能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宿主严重损伤和全身性中毒症状者,称为败血症。
4.佐剂: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5.B淋巴细胞:在骨髓(骨髓样组织)中分化成熟,称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主要功能为产生抗体,执行体液免疫。
6.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受适量Ag 免疫后,需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在血清中出现Ab,该种Ab含量低,持续时间短,这种现象称为初次应答。
7.休药期:水产养殖生物停止用药到允许上市(食用)的间隔时间。
8.机化:坏死组织、炎症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性产物被新生的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
9.代偿失调:机体的代偿能力是有限的,当某器官的功能障碍继续加重,代偿已不能克服功能障碍引起的后果时,新建立的平衡关系又被打破,出现各种障碍,称为代偿失调。
10.浮头和泛池:
浮头:水产动物因缺氧而在水面呼吸的现象。
泛池:水产动物因缺氧而出现的大批窒息死亡。
四、简答题(共29分)
1.简述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流程。(8分)
宏观观察诊断:(0.5分)
1. 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0.5分)
体液、体表(鳃、鳍、皮肤)、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1分)
肉眼检查有无异物(寄生虫)。 (0.5分)
2. 调查饲养管理情况(0.5分)
3. 调查水体环境因子(0.5分)
4. 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0.5分)
微观观察诊断: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0.5分)
1.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0.5分)
病原分离 → 纯化培养 → 人工感染 → 细菌鉴定、药敏实验(1分)
2. 病毒性疾病的诊断:(0.5分)
a. 组织学检测: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0.5分)
b. 电镜检查:(0.5分)
c. 试剂盒等快速诊断:PCR、DNA探针、酶标抗体等(0.5分)
2.什么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该试验中常用哪几种酶和底物?(5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利用Ag或Ab能非特异性吸附于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表面的特性,使Ag-Ab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进行的一种免疫酶技术。(2.5分)
常用酶及底物:
(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0.5分)
底物:邻苯二胺(OPD)-------------------黄色。(0.5分)
四甲基联苯胺(TMB)-------------金黄色。(0.5分)
(2) 碱性磷酸酶(AP)(0.5分)
底物:对硝基苯磷酸盐(PNPP)---------黄色。(0.5分)
3.鱼类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5分)
病毒病的主要特点:
1) 潜伏期长,不易发现;(0.5分)
2) 发病快,不易控制;(0.5分)
3) 防治困难,无特效药。(0.5分)
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特点:
1)常出现明显的表面出血、溃疡,并伴随腹水、肠炎、烂鳃等症状;(1分)
2)发病与水体变化有较强的相关性,经常出现在高温、水质恶化时;(1分)
3)抗生素及其它消毒剂有明显的控制作用;(1分)
4)镜检可在体内发现大量的细菌(0.5分)
4.简述鲤春病毒血症的病原、症状及流行情况。(5分)
(1)病原:鲤弹状病毒,亦称鲤春病毒血症病毒(0.5分)
(2)症状:鱼群聚集于出水口处(0.5分);体色发黑,呼吸缓慢;(0.5分)
病鱼往往失去平衡而侧游;(0.5分)有瘀斑性出血,皮肤及鳃上最多见(0.5分)
鳃的颜色变浅,呈淡红色或灰白色(0.5分)腹部膨大(0.5分)鳔壁有出血斑(0.5分)
(3)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鲤鱼;流行于春季,水温在13~20℃时流行(1分)
5.简述对虾软壳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