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020年秋季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020年秋季版)

(本试卷共20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寄书长不达,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了诗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他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7)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生动形象地描写“行路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秦国吞并六国之后,自以为天下无敌,从此高枕无忧,把从六国掳掠来的金银财宝以及pín妃宫女全部集中到长安,任意挥霍享用,挥霍之余,弃之如泥沙。对老百姓的疾苦从不顾及,(① )举全国之力去建造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劳民又伤财。民间积怨越来越深,老百姓在生活无望的情况下被迫揭杆而起。强大的秦国仅仅存在36年,(② )灭亡了。六国的结局自然令人惋惜,而秦国的灭亡,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人深思。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

掳掠( ) pín妃( ) 规模(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根据句子意思,将“就”“反而”分别填入文中①②两处的括号里。(2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下面列举的诗歌题目,不属于《艾青诗选》的一项是( )(2分) A.《我爱这土地》

B.《大堰河——我的保姆》 D.《煤的对话》

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下面的一段文字出自《水浒传》,读一读,指出A、B两个人物各是谁。(2分)

A道:“军师言之极当。今日小可权当此位,待日后报仇雪恨已了,拿住史文恭的,不拘何人,须当此位。”B在侧面叫道:“哥哥休说做梁山泊主,便做了大宋皇帝却不好!”A喝道:“这黑厮又来胡说!再休如此乱言,先割了你这厮舌头!”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校开展以“走近安徽工艺,感受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2分) (1)活动中,某班拟开展一次主题演讲活动,下面是刘玉宵同学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A】开展“安徽传统工艺进校园”活动,使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获得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普遍喜爱。【B】这一活动不仅是接触优秀传统工艺文化的有效平台,也是增长学生舞台艺术实践的宝贵机会,同时对塑造人格美、培养才能美、铸造行为美,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①请为上面的文字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调换位置。(2分) ③【B】处画线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2分) (2)某班拟开展“写对联·赞安徽传统工艺”的活动。请你从剪纸、铁画、宣纸、陶瓷中任选一种,仿照例句写一副对联,赞美安徽传统工艺。(3分) 例句: 我选择:宣纸

对联:身如白雪不惧墨 体若蝉翼寄深情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艺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校工艺文化兴趣小组针对“传统工艺在校园”,对校内100名学生(非工艺文化兴趣小组成员)进行了随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见下表),说说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3分)

名称 阜阳剪纸 芜湖铁画 宣纸制作艺术 界首陶瓷 了解 96% 78% 82% 56% 能制作 86% 3% 0% 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追梦意味着“专心用功”(18分)

吴月

①“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今年春晚的戏曲节目一开场,小演员们在舞台上高声喊出这几句话。有网友说,在他们身上看到的真诚与努力,实在让人感动。

②这几句话源自著名京剧科班富连成的训词。戏曲行业有其特殊性,讲究科班出身、练童子功,但“以后名扬四海”所代表的美好期待,也是各行各业年轻人的共同憧憬。而不管具体的梦想是什么,追梦的路上总离不开“专心用功”。

③“专心”,便要认清并专注于自己的志业。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不管是校园里还是职场上,想要做到专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学生时,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要上课、泡图书馆,要做社团学生工作,又想多做几份不同类型的实习,还想做交换生去国外看看;进入职场,现在又流行做“斜杠青年”,上班时间是程序员,下班时间当作家,业余时间再做做摄影师……

④“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确认自己的热爱与核心竞争力,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是专心于此的前提。广泛的尝试与探索,固然可以让生活丰富多彩,但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若想把一件事做成、做好,还是需要专心的力量。

⑤确认专心之处后,“用功”则是锤炼一技之能的不二法门。“你们既是入了这一门,就得研究这一门的学问。”这是富连成科班训词里的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演员技艺精湛背后所下的功夫自不必说。其实,下苦功夫、出好成果,在各行各业都是普遍的道理。

⑥电影《飞驰人生》中的一句台词说,一招必胜的“绝招”只有两个字——奉献,“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专心用功就是一种为理想的奉献,一如电影里的赛车手把刻苦练习奉献给赛场,一如春晚上戏曲演员们把汗水奉献给舞台。

⑦漱溟说,“一个人一生都有他的英雄时代,此即吾人的青年期。”专心用功,最好还要趁年轻时。“戒抛弃光阴”,是富连成科班训词“四戒”中的一条,劝导学生们“趁着这年纪练功夫,学本领”“千万不可把他抛弃了”,而这也正印证了“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⑧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选择一份志业,为它专注用功,希望再过十年,我们也会感激今天的自己,“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6.下面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7.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

材料一:屈原从小就立志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为此,他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诗经》,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材料二:著名画家张大千说:“我不强调什么天才,也不主张什么刻板的功课。不论学什么,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我赞成‘七分人事三分天’,自己下功夫最重要,尤其是在基础上下功夫最要紧。”

8.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当代年轻人如何才能做到“专心用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枣树(22分)

黄阿忠

①我家门口有两棵枣树。

②枣树叶还没有变黄,秋风已经把它们吹得七零八落,稀稀拉拉的,露出了遒劲的枝杈,像是一个早晨起来,还没来得及梳理头发的姑娘,虽是乱云飞渡,却也婀娜多姿。

③叶终究是落了,枝桠交错间透出晶亮的天空,尚有稀疏的叶片挂在树梢,大有审美意义探求。我忽然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枣树,大先生文字的构筑象征了战斗的精神,奇怪而高的天空中藏匿的是他抗争的思想。而在我眼里,枣树是美的,或青色的枣果悬挂,或枝叶飘散脱尽,都具有审美的意义;鲁迅笔下的枣树也是美的,那透过枝干闪闪眨眼的天空,渗入了凄美,那种美感,或许寄托了一种象征。

④山川寂寥,美在萧瑟中;落叶惆怅,美在思念中。美无处不在,自然中的枣树,抑或梨树及其他种种,都具有美的元素,但更多的美产生在人的情感与自然及枣树等等的融合中,从而派生出许许多多的美,这在美学上叫做“移情说”。人世间只要有事、物,美就藏在其中,美与自然共存;倘若于自然生成了情感,美亦随之而来,美和情感是系在一起的。

⑤雨是春天带来的,随风潜入,润了土也打湿了枣的枝叶,晶晶亮亮,看着看着,忽然有远离严寒的喜悦;微风拂面,和煦的阳光绽开了枣树的嫩叶,光照下似乎有薄薄的绿粉色裹着,闪闪晃晃化不开眼睛。待有雨停,叶子的尖尖上有节奏地滴着雨珠,湿润的空气中,蜘蛛在枝叶间拉起了丝线般的像是很有规律的网,忽隐忽现,那种和谐,这等祥和的气氛在枣树上寻得。我想,这样的情形,这种美感,或许在山里、河边和其他树上都有见到,然我们匆匆走过,往往会忽略。当我们静下心来去品味枣树的美意时,却有无尽的享受。

⑥芒种一过,天渐渐热了。枣树上的叶子已经密得透不过气了,满树绿油油的,一派生机勃勃,繁荣茂盛。枣树东面的石榴绽开了红色的花苞,海派大家吴昌硕善画石榴,常有“五月榴花红胜火”之题款;其北面围墙挂下一串串凌霄,桔色的,花朵旁伸出一枝枝花蕾,像是排着队依次等着展开花姿。还有篱笆上的牵牛,路边的菖兰,以及几枝疏落的狗尾巴草,都依着枣树,共同完成一个景观的审美视觉。

⑦枣树也在其中开了花,黄绿色的小花,密集地生成聚伞形状,有序地开放着;枣花在周围众多花朵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特别。这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有相互的陪衬,比如蓝天衬出白云飘,绿叶捧着鲜花开;盛夏听蝉唱,群鹅戏微波,清晨枝头鸟雀叫。就好比相声中的逗哏和捧哏,少了谁都不成一台戏,陪衬是一种高尚的审美。

⑧秋日天高气爽,枣树结满了果子,其色青褐相间,其形粒粒圆悬,高高低低,疏疏密密,人见之都说好看,不想此等“好看”正是我们要说的“审美”。这里果实挂枝,那边石榴垂条,后院枫叶红映,路旁桂树飘香,真可谓美不胜收。

⑨我想起了窑洞旁、枣树下开国元勋们的运筹帷幄,从这里出发,赢得了革命的胜利,枣树见证了历史;我看到了村里大娘在路边捧着大枣送战士上前线的情形,枣果的脆甜充满了情感。

⑩枣树在历史的变迁下成长,枣树蕴含了悦目的审美。我在看门口的两棵枣树,枣树也看着我。

10.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枣树不同季节美的呈现。(6分)

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我”从中发现了美;→春雨过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芒种一过,(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高气爽,(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枣树在成长,“我”也在成长。

11.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像是一个早晨起来还没来得及梳理头发的姑娘,虽乱云飞渡,却也婀娜多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果实挂枝,那边石榴垂条,后院枫叶红映,路旁桂树飘香,真可谓美不胜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分析最后一段有何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了本文,你从枣树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刘向《说范》)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或以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 (2)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 ..(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 (4)非之则危:______________ ..(5)背之则亡:______________ .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甲】文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了古仁人的旷达胸襟;【乙】文则通过______________的形式,表现了管仲的治国理念。(2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020年秋季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020年秋季版)(本试卷共20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姓名分数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寄书长不达,________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nsom6z9h95uqa87qzsz8c83h0epg60164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