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心传染病疫情防制制度
等相关症状聚集性发病现象,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确诊疫情后指导学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进行事件的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4、及时开展免疫接种,做好重点人群的保护工作。乡预防接种门诊、各村预防接种点要充分认识流感、水痘、肺炎等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充分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自觉接种疫苗,提高重点人群的保护率。要重点做好流感疫苗的宣传发动工作,各预防接种单位要有效开展工作,建立流感疫苗屏障,保护人群健康。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 1、狂犬病防治工作
(1)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要认真执行有关制度,严格执行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按照分级进行处置。I级为接触、喂养动物或完好的皮肤被舔,暴露程度为无,处置原则是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II级为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暴露程度为轻度,处置原则是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III级为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黏膜被动物体液污染,处置原则是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2)科学有效处置疑似狂犬伤人事件,遏制狂犬病疫情;发现可疑犬伤人事件要立即报告相关单位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组织人员对暴
社区中心传染病疫情防制制度
露人员根据暴露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2、出血热防治工作
(1)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
(3)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医疗机构培训,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和病死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按月上报流行病学调查表。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五、应急机制建设
1、举办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制与监测培训,以及社区传染病防控培训等,继续加强基层的应对能力;
2、成立传染病预测预警小组,积极发挥传染病疫情预测预警作用,按时召开专题会议,为政府传染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开展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的演练,提高应对突发重大疫情、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4、传染病防控督导检查工作。加强对各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将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任务纳入对村医定期督导中,至少每季度1次开展一次工作督导,发现解决问题,及时下发通报,促进传染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社区中心传染病疫情防制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
社区中心传染病疫情防制制度
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等相关规定,特制定《中南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建立健全医院各科室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发挥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的职责。
二、各科医生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医务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传染病管理员。公共卫生科、医务科立即报院领导并由传染病管理员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以及其它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首诊医生也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传染病管理员,由传染病管理员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三、各科发现传染病的首诊医生应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后,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疫情管理人员,不得迟报、漏报。传染病管理员在接到疫情报告卡后应对疫情报告卡进行检查审核,核实后立即网络直报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以及采取消毒等传染病管理措施。门诊医生要认真逐项填写门诊日志,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期等不得漏项,字迹清楚。化验室、放射科也应建立传染病登记本,防止漏登、漏报。
社区中心传染病疫情防制制度
四、各科建立的门诊工作日志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要保存三年。
五、各科由传染病监控员检查门诊医师工作日志及病区患者出入院登记本是否填写齐全,传染病是否漏报、迟报。
六、定期对全院工作人员、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防治宣育。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对新毕业、新调入及进修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七、传染病管理人员,要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审核,当日立即报出,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每月对全院门诊医师工作日志、患者出入院登记、病历、处方等进行检查,检查检验科工作记录及放射科传染病登记本,杜绝传染病迟报、漏报等现象。如发现传染病漏报、传染病登记不认真或迟报疫情者,予以通报批评和追责。 八、公共卫生科要对传染病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向相关科室、部门反馈情况,改进工作。 社区中心传染病疫情防制制度 传染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疾病。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加的背景下,以前某些已经基本绝迹的传染病又有死灰复燃之势,而新的传染病又时有发生,如艾滋病和SARS等。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加强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在内的传染病管理相关工作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全面提升医院传染病管理水平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通过抓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控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流行态势,有计划地预防、控制各种急、
社区中心传染病疫情防制制度
慢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将传染病控制在一定水平,把暴发疫情消灭在萌芽之中。我院的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所属街道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源地管理。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历史上未曾出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均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进行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1.2传染病管理制度
疾控中心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动员协调等,我院对疾控中心的管理工作进行配合。 1.2.1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计划免疫相关疾病发现、报告和调查处理。
1.2.2落实消毒和人员防护工作,制定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 1.2.3制定腹泻病监测制度,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开设肠道门诊,对所有首诊的腹泻病人做登记,上报区疾控中心,为其做
社区中心传染病疫情防制制度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