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病毒的增殖与培养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概念
1.潜伏感染 2.慢病毒感染 3.病毒的复制 4.包涵体 5.细胞转化 二、填空题
1.活细胞可为病毒生物合成提供 、 和 ,是病毒增殖的惟一场所。 2.病毒增殖的方式是 ,其过程大致可分为 、 、 和 4个主要阶段。
3.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有3种,其中无囊膜病毒主要以 和 方式侵入,有囊膜病毒主要以 方式侵入细胞。
4.病毒的生物合成是在病毒 的指令下,利用 生物合成的场所和原料合成病毒的 和 。
5.无囊膜病毒通过 方式释放,有囊膜病毒通过 方式释放。
6.细胞转化是指病毒的 与宿主细胞的 整合,从而改变宿主细胞的遗传信息的过程。 7.病毒感染细胞后 ,可经 作用,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导致肿瘤。 8.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9.病毒对细胞的损害主要表现为 、 、 和 4方面。 10.培养病毒主要有 、 和 3种方法。 11.鸡胚接种常用途径有 、 、 、 。 三、单项选择题
1.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
A. 核衣壳 B. 核酸 C. 衣壳 D. 刺突 E. 囊膜
2.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 ) A. 溶解细胞病毒
B. 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 C. 病毒基本结构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 D. 有包膜病毒
E. 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
3.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 A.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 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C. 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D. 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 E. 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
4.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 ) A. 包涵体 B. 蚀斑 C. 空斑 D. 极体 E. 异染颗粒
5.关于包涵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包涵体的形成一定是特异的
B. 包涵体的形成对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C. 包涵体的形成不一定是特异的
1
D. 有些细菌感染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E. 许多理化因素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6.关于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杀伤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 Tc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C. 在补体参与下溶解靶细胞 D. 经T细胞释放TNF杀伤靶细胞 E. 细胞新陈代谢障碍引起死亡 7.潜伏感染是指( )
A. 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感染 B. 潜伏期长的感染
C. 病程缓慢进行的感染
D. 病毒基因在体内持续存在,激活后复制引起临床症状 E. 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时常从体内排出病毒 8.关于慢病毒感染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潜伏期长 B. 病程为缓慢进行性 C. 转归多为死亡 D. 与慢性感染相同 E. 一旦出现症状,则表现进行性亚急性 9.下列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 )
A. 鸡胚培养 B. 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 C. 二倍体细胞培养 D. 器官培养 E. 动物培养 四、多项选择题
1.DNA病毒生物合成期包括( )
A. mRNA的转录 B. 复制病毒早期蛋白质 C. 病毒核酸的复制 D. mRNA的的再度转录和译制 E. 复制病毒晚期蛋白质转录
2.以出芽方式释放的病毒具有的特性是( )
A. 对温度抵抗力较强 B. 对乙醚等脂溶剂敏感 C. 以融合方式穿入细胞 D. 病毒可带有宿主细胞成分 E. 对干扰素有抵抗力
3.病毒对细胞的损害主要表现为( )
A. 杀细胞效应 B. 形成包涵体 C. 细胞融合 D. 细胞转化 E. 细胞代谢增强
4.关于病毒致病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抑制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B. 病毒合成侵袭性酶类使细胞裂解
C. 病毒基因组与细胞DNA整合,使细胞转化 D. 病毒感染使细胞互相融合而死亡
E. 病毒感染合细胞膜抗原改变,引起机体免疫病理反应 5.培养病毒的方法有( )
A. 接种营养培养基 B. 接种动物 C. 细胞培养 D. 组织器官培养
2
E. 鸡胚培养
6.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有
A. 细胞融合 B. 细胞病变 C. 培养液PH改变 D. 培养液混浊 E. 红细胞吸附
7.组织细胞培养病毒的优点是( )
A. 离体活组织细胞不受机体免疫力影响 B. 易于大多数病毒生长
C. 便于人工选择多种敏感细胞供病毒生长 D. 易于观察病毒的生长特性 E. 便于收集病毒
8.禽胚培养病毒的缺点是( )
A. 禽胚中可能带有垂直传播的病毒 B. 接种方法操作复杂 C. 培养后感染组织病毒含量低 D. 有卵黄抗体的干扰 E. 不便收集病毒
9.常见的病毒变异现象有( )
A. 毒力变异 B. 抗原性变异 C. 蚀斑变异 D. 对温度的感受性变异 E. 耐药性变异
10.病毒变异中,与致病性、疫苗制备密切相关的是( ) A. 毒力变异 B. 抗原性变异 C. 蚀斑变异 D. 对温度的感受性变异 E. 基因重组 五、简答题
1.病毒增殖的特点和过程。 2.病毒的培养方法。
3
第2章 病毒的增殖与培养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概念
1.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出现急性发作。
2.慢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 3.病毒的复制:
4.包涵体: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性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嗜酸或嗜碱性染色的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 5.细胞转化: 二、填空题
1.活细胞可为病毒生物合成提供 、 和 ,是病毒增殖的惟一场所。
2.病毒增殖的方式是 ,其过程大致可分为 、 、 和 4个主要阶段。
3.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有3种,其中无囊膜病毒主要以 和 方式侵入,有囊膜病毒主要以 方式侵入细胞。
4.病毒的生物合成是在病毒 的指令下,利用 生物合成的场所和原料合成病毒的 和 。
5.无囊膜病毒通过 方式释放,有囊膜病毒通过 方式释放。
6.细胞转化是指病毒的 与宿主细胞的 整合,从而改变宿主细胞的遗传信息的过程。 7.病毒感染细胞后 ,可经 作用,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导致肿瘤。 8.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9.病毒对细胞的损害主要表现为 、 、 和 4方面。 10.培养病毒主要有 、 和 3种方法。 11.鸡胚接种常用途径有 、 、 、 。 三、单项选择题
1.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
A. 核衣壳 B. 核酸 C. 衣壳 D. 刺突 E. 囊膜
2.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 ) A. 溶解细胞病毒
B. 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 C. 病毒基本结构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 D. 有包膜病毒
E. 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
3.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 A.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 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C. 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D. 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 E. 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
4.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 )
4
A. 包涵体 B. 蚀斑 C. 空斑 D. 极体 E. 异染颗粒
5.关于包涵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包涵体的形成一定是特异的
B. 包涵体的形成对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C. 包涵体的形成不一定是特异的
D. 有些细菌感染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E. 许多理化因素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6.关于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杀伤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 Tc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C. 在补体参与下溶解靶细胞 D. 经T细胞释放TNF杀伤靶细胞 E. 细胞新陈代谢障碍引起死亡 7.潜伏感染是指( )
A. 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感染 B. 潜伏期长的感染
C. 病程缓慢进行的感染
D. 病毒基因在体内持续存在,激活后复制引起临床症状 E. 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时常从体内排出病毒 8.关于慢病毒感染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潜伏期长 B. 病程为缓慢进行性 C. 转归多为死亡 D. 与慢性感染相同 E. 一旦出现症状,则表现进行性亚急性 9.下列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 )
A. 鸡胚培养 B. 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 C. 二倍体细胞培养 D. 器官培养 E. 动物培养 四、多项选择题
1.DNA病毒生物合成期包括( )
A. mRNA的转录 B. 复制病毒早期蛋白质 C. 病毒核酸的复制 D. mRNA的的再度转录和译制 E. 复制病毒晚期蛋白质转录
2.以出芽方式释放的病毒具有的特性是( )
A. 对温度抵抗力较强 B. 对乙醚等脂溶剂敏感 C. 以融合方式穿入细胞 D. 病毒可带有宿主细胞成分 E. 对干扰素有抵抗力
3.病毒对细胞的损害主要表现为( )
A. 杀细胞效应 B. 形成包涵体 C. 细胞融合 D. 细胞转化 E. 细胞代谢增强
4.关于病毒致病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抑制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5
动物微生物需要填写答案的微生物题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