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0、办学特色
C-26、学生兴趣特长
我校学生在学科、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方面有兴趣、有特长,得到社会、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我校学生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学科、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方面的竞赛,均有获奖。
此项自评为优秀。
C-27、学校特色
长底民族中学办学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努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深得各个方面的好评。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育人等方面享有较高的声誉。
我校突出的特点是: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和校本培训机制,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通话推广深入人心,郑丽老师多次参加县里组织的演讲比赛都曾获奖,在教师四项基本功竞赛中获二等奖,普通话等级达一级乙等;储卫姣老师在2004年县上组织的青年歌手大赛上获二等奖;顾柱琼老师在罗平县初中语文教师说课竞赛中获三等奖;她获奖的论文有《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浅谈教师的课堂调控艺术》、《试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柏洪奎老师在“火红的党火红的教育事业”全国主题征文大奖赛活动中《这样的礼不能
- 33 -
收》荣获二等奖,《挑战激情》一文以达到国家出版社出版的要求,并在中华教育科研论文教案评优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教育生活化》获“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一等奖,《寻根思源注暖流》获“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一等奖,在全省高校“七一”讲话心得体会《从今天开始》一文获二等奖;王贵林老师的论文《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获市级二等奖,2004年在进修本科时毕业论文《利用“等效变通法”拓展学生思路例析》被评为优秀论文,并获二等奖。 此项自评为优秀。
- 34 -
五、学校工作的主要成绩、经验和特色
我校历届领导团结务实,能找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制定出一系列推动学校工作的职务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学校各项工作均走在同级同类学校的前列。
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走“科研兴校”之路,我校形成了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三级教研网络,成立了中心教研组、六个学科教研组,构建了“四有”(有专题、有专题发言人、有讨论、有总结)教研常规模式,制订了《教研工作管理规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入教改信息,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为学校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努力通过活动课、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在音、体、美等教师的努力下,音、体、美的教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音、体、美特长班工作有声有色,成为学校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校率先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考试或检测,提出了自习辅导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不允许教师把早晚自习演变成“正课”,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立足于课外、着眼于课堂、服务于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激发教师树立“精品”(多上优质课、争当名教师、共创名学校)意识,逐步实施“名师工程”,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为深化素质教育挖掘活的源泉。
在德育工作方面,学校按规定配齐了德育课教师,开足德育课程,要求各科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学校的德育室、广播室、黑板报、团课培训、法制教育课等为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通过团总支的经常性活动、各种大型节日的纪念、庆祝活动,丰富了德育内容、活化了德育形式,促进了良好校风的
- 35 -
形成。
为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了解学校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形成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立体网络,学校要求每班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与家长共商育人良策;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培训会,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技巧;召开一次师生座谈会,使师生面对面地交流情感、互换意见;组织一次全校教师下乡家访活动,以缩短学校与学生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各项工作呈现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景象。
我校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决定》,借全民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党员、干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云岭先锋》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良好机遇,着实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德育分年级实施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初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重点,采用“示范引导、硬性养成”的方式进行;初二年级以“自我教育、发展个性”为重点,采用“巩固成果、诱导发展”的方式进行;初三年级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通过各种主题班会,采用“榜样示范、自主发展”的方式进行等。通过德育的分年级实施,使我校德育工作重点突出、落实有度、指导有效、穿插有序、互助发展,有关事迹多次通过媒体报道,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 36 -
为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避免校内治安事件的发生,学校建立了治安联防监控体系成立了三个组,即“护校队”、“巡逻队”、“保卫组”,值周教师昼夜值班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校园呈现安静、祥和的良好景象。
我校财务财产管理制度健全、审批有序、保管使用有据、监督有力,每学期对财务帐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对学校财产进行一次清理,杜绝了学校财产的流失,把人为损坏控制在最低限度,盘活了有限资金,为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作出了保障。
为适应后勤改革的需要,激活后勤管理机制,我校后勤管理的有关工作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合约管理,使学校食堂、小卖部、花圃等走上规范化、服务化、社会化的管理之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绿化、美化和净化校园方面,我校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营造了一个恬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体现了环境育人思想。
为激发全体教师成为“研究者”,强化“科研光校”意识,突出常规管理中的过程管理,我校每学期每位教师上1节研究课。任课教师上课之前将研究课教案报经教务处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研究课的质量作为履职考核的重要参数之一。
为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我校每学期每位教师举办1次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是学习方法的介绍,可是做人道理的讨论,可是拓展学生的视野,可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可是考试动向的分析,可是生活常识的介绍,可是文学、艺术作品的赏析,可是科技前沿的介绍,可是心理健康的调适等等,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内容,均可成为讲座的主题,并将讲座列为履职考核的要素之一。
为改变传统德育大一统的弱势,帮助更多的潜能生克服弱点、发挥优势,实现全面转化,我校实行“教师与差生谈心制”,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与“差生”谈心5次,并将谈心的效果与履职考核挂钩。
为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使其不因经济贫困而成为“智力贫困”者,我校采用免收杂费、师生献爱心以及争取教育局对贫困生补助等形式,帮助家庭经济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