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原创】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常识》读后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常识》读后感

我潜心研读了李政涛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常识》,真是受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一小节《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对语文教育规律与理想境界的高度概括。但是现在,有些老师还是无*确处理好“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有的教师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更新,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有的老师让学生自己活动、提问题,讨论交流,自己却不加有效引导,不予适当评论,学生的学习缺乏方向感。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有失偏颇,需要纠正的。为此,李政涛教授在《教育常识》这本书中重新体悟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并给了我们五条启示。

在五条启示中,李教授特别指出“什么情况下的教,可以通向不教?”就是当学生有了好奇心,自主去摸索、去探究的时候,可以不教了;当学生有了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的时候,可以不教了;当学生有了方法,能够自主选择、运用和创造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不教了;当学生有了能力,得以自如应对各种困境和挑战的时候,可以不教了;当学生有了习惯,不用教师催促,也无需自我刻意为之,学习如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的时候,可以不教了。

那么,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我以我的语文教学为例来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和做法。 (一) 识字教学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孩子们从幼儿园踏入小学,很多孩子笔还握不好,字还不会写,就连写个“一”字都写得歪歪扭扭,其丑无比。所以,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常常要握住他们的小手,一笔一画地教他们写字。我们会用教鞭指着黑板,无数遍地教学生读拼音读生字。

接着,我们要教孩子一些识字方法,帮助孩子识字。我们常常会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此外,我还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采用猜字谜、编儿歌、顺口溜、做动作等多种识字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如今,学生在遇到生字时,能主动地积极地识字了。例如看到“会”字,学生说:“人在云上走”。遇到“国”字,学生会说: “口中有块玉”。“里”就是“土里出太阳。”

等。编字谜的识字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了利用字谜记字的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五》和《语文园地七》中我的发现都开始渗透形声字,例如草字头的字大多和植物有关,木字旁的字大多和树木有关,日字旁的字大多和时间有关,女字旁的字大多和女性有关。让学生知道形旁表义这一汉字的构字规律。我以此进行拓展,提手旁的字有什么有关?足字旁?三点水?学生都能一一回答。这样一来,当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学生就会借助形旁表义的构字规律,来猜猜生字的读音和意思。随着学生对汉字构字规律认识的深入,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就会更强了。学习上的成功体验

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将进一步调动他们的识字热情,使他们能更加主动地去自主识字。

我还根据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将这些音和形都比较相近的字编成儿歌或顺口溜,这样读起来琅琅上口,妙趣横生,便于记忆。如把“桃、挑、跳、逃”编成儿歌: “有木结仙桃,有手把水挑,有足跳一跳,走了之后也难逃”。这个儿歌可以让学生同时记住4个字,增加了识字量,也教会了学生利用部首识记形近字的方法。后来遇到了“买”和“卖”这两个字,学生就自己编儿歌: “有十多出拿去卖,没十少了就去买”。

在教学 “包”字时,我出示了包的古文字,学生发现了汉字的奥秘所在:像妈妈肚子里有个宝宝。我说:“包”指母亲腹中裹着婴儿,起初的意思就是裹着。“苞、饱、炮、泡”分别是什么裹着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言,“苞”就是花瓣裹着花蕊, “饱”就是肚皮裹着食物, “炮”就是弹壳裹着火药, “泡”就是水裹着里面的空气。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充分感悟、探究的基础上,非常准确地把握了一组形声字在字义上的共同点,唤醒“包”字既能表音、又能表意的语文知识点。最后水到渠成地揭示出形声字的特点。

“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方法远比给学生灌输知识重要。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充满情趣的游戏,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主识字。

(二)绘本教学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别看一本小小的绘本,薄薄几页,短短几句,其实一个封面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例如在指导阅读《我爸爸》这本绘本时,我先指导学生观察封面,从封面上获取信息,书名、作者。观察封面的图片。问这是位怎样的爸爸呢?让学生结合图片发挥想象猜想。在教学时,还让学生关注图片的每一个细节,图与图的前后关联。

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因此,学生在学习了这些看、想、猜的绘本阅读方法后,就会用在自己平时的阅读中。手捧绘本,机灵的小猴、憨厚的狗熊、可爱的兔子还有百无聊赖的小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一一跃入眼帘。学生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走进在童话世界里,孩子们和书中分人物一样高兴的时候眉开眼笑,伤心的时候哇哇大哭,愤怒的时候暴跳如雷,烦恼的时候眉头紧锁。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熟悉的感觉一下吸引了孩子的眼球。

通过绘本阅读的方法指导,孩子们会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学生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如在《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丰富了孩子的情感,激发孩子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在《我有友情要出租》的阅读中,让孩子明白友情就在身边。在《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的阅读中,能让孩子在趣味中会心一笑……这样,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孩子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的方法有很多,但只有那些贯穿着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了“不教”的目的而形成的方法才是值得我们重点追求和探索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能自主学习,能有效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教师才可以真正“不教”了。

【原创】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常识》读后感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常识》读后感我潜心研读了李政涛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常识》,真是受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一小节《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对语文教育规律与理想境界的高度概括。但是现在,有些老师还是无*确处理好“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有的教师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更新,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不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nipd8lesx77xpo5846y5ap1c1kz8f00qa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