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地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7年5月我国黑河市与俄罗斯奥伊米亚康 (居民约500人) 结为友好城市。读下图, 完成下列各题。
1.木屋 “东倒西歪” 是奥伊米亚康民居的特色,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河水冲击
B.暴雪重压
C.大风吹袭
D.冻融交替
2.两地结成友好城市后, 未来合作交流前景最广阔的领域是 A.制造业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我国黑河市与俄罗斯奥伊米亚康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民居特色成因、合作交流领域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该地房屋“东倒西歪”主要由地基不稳造成,而造成地基不稳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冻土的冻融作用。奥伊米亚康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 6~8月表层冻土融化、地面下沉,冬季土壤重新冻结、体积膨胀,造成地基不稳;6~8 月气温日变化大,白天浅层冻土解冻,晚上重新结冻,造成地面不均匀升降,选项D符合题意。当地居民选择经常被洪水冲击的地方居住,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当地民居屋顶坡度大,利于积雪下泄,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当地居民可以选择避风的地方建设民居,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两地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工业基础较差,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两地具有独特的冰雪景观,适宜旅游业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两地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选项C不符合题意。两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金融业不发达,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B.旅游业
C.种植业
D.金融业
1.图中区域位于
A.南美洲 B.北美洲 C.非洲 D.亚洲 2.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的影响因素是
A.洋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3.若甲乙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白昼更长 B.两地昼长相同 C.太阳直射赤道上 D.乙地昼夜差异大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西半球主要是南北美洲,根据纬度和海陆轮廓,该地在中美地峡,可推出是北美洲。
2.北美南部东临墨西哥湾暖流,西临加利福尼亚寒流,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故答案选A。
3.题中没有明确是晨线还是昏线,所以A、B都不对,晨昏线与经线不重合,故太阳不直射赤道,C错;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异越大,故D对。
3.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 A.T1
B.T2
C.T3
D.T4
2.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 A.Q1减少,Q2增加 C.Q1增加,Q2减少 【答案】1.B 2.A 【解析】
1.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代表“地表径流”的是Q1。由图可知,从图最左段至T1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至最大,T1-T2之间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T2时刻地表径流为0,T2时刻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T3时刻是壤中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T4时刻是浅层地下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径流流速变慢,植被截留、下渗增加,Q1减少,Q2增加;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量向土中入渗,除补充土壤含水量外,逐步向下层渗透,如能达到地下水面,则成为地下径流,植被覆盖率提高后,下渗增加,Q3增加。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B.Q2减少,Q3增加 D.Q2增加,Q3减少
4. 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 ) 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 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
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2.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 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答案】1.A 2.C 【解析】
1.由材料可知,新加坡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说明其发展多中心空间体系的目的是分散中心城区的人口,A正确。城市变
得分散,减弱了城市管理力度,B错。城市的中心职能没有疏解,只要为了缓解中心的人口,C错。分区政策不能促进关联产业集聚,D错。故本题选A。
2.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故A错误。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起不到减轻就压力的作用,故B错误。由题干可知,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图所示),这些成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故C正确。新加坡的城市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其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升城市化水平,故D错误。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以新加坡的交通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市以及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掌握情况及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 兰新高铁的部分路段有“地上隧道”。“地上隧道”主要是防止强风吹翻列车。其一侧有许多圆形小洞。“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是为了克服当地另外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特征。 下图为兰新高铁示意图及“地上隧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高铁站核心区城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工业
B.园艺
C.商业
D.物流
2.下列关于隧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上隧道”上的圆形小洞的结构便于通风和采光 B.“地上隧道“上的圆形小洞的朝向应避开东南方向 C.“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干旱 D.“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强风 【答案】1.C 2.A 【解析】 【分析】
1.目前高铁的功能是客运,高铁站核心区域人流量大,交通便利,对外辐射能力强,最适宜布局需要接近消费人群的商业活动,C正确。故选C。
贵州省毕节地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