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
考纲要求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一个大洲(如亚洲);五个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分析解读
★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
★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准确识记世界重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
★正确理解世界各主要地区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及其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和区际联系。
★掌握区域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的分析方法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总结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
第一节 世界自然地理
考点分布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考点解读
1.熟知世界海陆分布,其中重要的海、海峡、岛屿、半岛的分布及地理特征需要重点关注。
2.运用各大洲地形剖面图考查各大洲地形的主要特征、重要的地形单元及分布是命题的另一重点。 一、世界自然地理: 1.1 海陆分布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 亚非原本相连接,苏伊运河来割断;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
1.2 海陆地形: 1.2.1 亚洲:
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大,高原山地广;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③、大陆东缘有岛弧带,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状,水资源贼夸。
1.2.2 非洲:
①、高原大陆;
②、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小;
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高原大陆洲; 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露。
1.2.3 欧洲:
①、平原面积大;
②、地势低平,世界地势最低洲,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广布。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1.2.4 北美洲:
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西部山地、东部山地高原、中部平原
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
1.2.5 南美洲:
1
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东部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孙河流域广; 热带雨林居世首,温带草原潘帕斯。
1.2.6 大洋洲:
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②、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面积小,分两区; 一大陆,两岛屿;
西高东山分两边,平原盆地在中间。
1.2.7 南极洲:
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②、大陆冰原广布,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四周环三洋,多年积冰雪; 越过两千米,海拔数第一。
重、难点突破
亚洲和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1.3 气候和降水:
1.3.1 世界气温的分布及影响:
①、纬度位置的影响——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地区(不能理解为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原因是不同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一样。低纬度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该地地处低纬,太阳光热多,气温高”、“该地地处高纬,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②、海陆差异的影响——陆地等温线多弯曲,海洋等温线较平直;夏季—“陆地温度>海洋温度”、冬季—“海洋温度>陆地温度”
③、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④、洋流的影响——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⑤、人为的影响——热岛效应;温室气体排放 1.3.2 世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 ②、两极附近——降水少(受极地高气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大陆西岸降水少(副高控制、信风带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④、中纬度内陆——降水少(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
2
⑤、中纬度大陆东岸——降水多(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⑥、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多(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世界降水分布
1.3.3 各大洲地形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①、亚洲——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 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②、非洲——纬度的对称分布和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南北对称; 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
③、欧洲——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并由西向东大陆性逐渐增强。
④、北美洲——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
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⑤、南美洲——西部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 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 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 ⑥、大洋洲——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分布; 西侧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制因素 二、世界区域地理: 2.1 第一大洲“亚洲” 2.1.1 东亚的东西差异 ①、范围差异:
东部沿海:中国东部沿海、朝鲜、韩国和日本; 西部内陆:东亚西部、中国西部和蒙古。 ②、海陆位置及交通差异:
东部沿海:濒临海洋,距海近,优良港口,交通便利; 西部内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③、地形和资源差异:
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 ④、气候水文差异:
东部沿海: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多,河湖较多; 西部内陆:气候干旱,温差较大,河湖较少。 ⑤、经济差异:
东部沿海:工农业发达,世界水稻、茶叶、蚕丝主要产区,经济发展迅速; 西部内陆:经济上以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和采矿业为主。 2.1.2 东方的十字路口“东南亚” ①、地理位置: ②、自然环境:
北部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南部马来群岛:多山,地形崎岖,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带,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但是多火山地震。 ③、经济特征:
东南亚地理位置 北部中南半岛:多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稻米产量大“世界米仓”;
南部马来群岛: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胡椒等热带作物最大产地。 2.2 富饶大陆 2.2.1 西亚和北非
①、地形、气候、植被、矿产: 地形:以高原为主;
气候: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 植被:以荒漠为主; 矿产:石油
非洲地理状
②、农业:
3
况
西亚:灌溉农业、畜牧业;
北非:沿海为地中海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 ③、工业:
西亚:工业薄弱,炼油业较发达; 北非:民族工业有一定的规模 2.2.2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①、非洲地理状况: ②、非洲气候: 非洲气候 ③、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降水量减少。 2.3 发达集中地“欧洲西部”
①、地形:平原、山地为主,海岸线曲折; ②、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③、水文:和网密集,河流较短,多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蚀湖。 ①、农业: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和湿润,牧场辽阔,畜牧业发达(荷兰丹麦) 北海渔场,渔业发达(挪威)
南部光热充足,园艺业发达(美国) ②、工业:
对外贸易发达;
工业中心多,呈“十”字形分布(英国向东到波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向南到意大利) ①、纬度位置:35°N—60°N温带,盛行西风;
②、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③、地形:中部平原,山脉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气流深入; ④、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三、世界国家地理 3.1 唯一大国——美国
①、大部分位于温带,南部为亚热带,夏威夷为热带,阿拉斯加属于寒带、亚寒带; ②、三面临海,港口优良,交通便利;
乳畜带位东北方,南部棉花种植广; ③、矿产资源丰富;
中部北部小麦旺,机械化早生产粮; ④、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中低平原玉米香,大豆世界最高量; 3.1.2 农业生产
西部畜牧灌溉区,各带区间无严框。 ①、农业现代化水平高;
②、最大农产品出口国(大豆、小麦、玉米);
美国农业
乳畜带:五大湖沿岸及东北地区,气候适宜牧草生长,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玉米带:中部,地势低平,土层深厚肥沃,气候温和,雨量集中;
小麦带:中央大平原中、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棉花带:35°以南,热量充足,无霜期长,土壤肥沃,秋季降水少适宜棉花成熟。 3.1.3 工业生产
①、东部工业区:世界著名工业区
纽约:美国最大城市,海港,综合性工业中心,金融中心; 芝加哥:最大钢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 底特律:汽车之城。
②、南部工业区:条件优越的“阳光地带”
休斯顿:最大石油化学工业基地,航空航天研究中心。 ③、西部工业区:资源丰富的“阳光地带”
洛杉矶:最大的飞机制造中心,航天,电子,石油,电影工业发达; 旧金山:港口,电子,石油工业 发达。 3.2 战后崛起——日本 3.2.1 自然特征
①、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②、地形:丘陵、山地为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③、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海洋性强;
④、降水: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4
3.2.2 农业生产
①、水稻:主要粮食作物;
②、桑树、果树:山区多(地势较高,土层较薄,有利于发展果树种植业); ③、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 3.2.3 工业生产
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①、沿海地势平坦;
②、多港湾,适合建立大型港口,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3.2.4 分析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①、不利因素:国土狭小,原料、能源不足,国内市场有限; ②、有利因素:
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能迅速提高生产率;优良港口,交通便利,便于…… 3.3 南方大陆——澳大利亚
3.3.1 地形特征
3.3.2 自然特征 3.3.3 农业生产 ①、商品谷物农业 ②、大牧场放牧业
③、混合农业
3.3.3 工业生产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 澳大利亚地形三, 大 东西中部不一般;
利 东部山地分水岭, 亚 墨河入海向西南; 地 国土西部占一半,
形 广阔低矮是高原; 特 中部平原有特色, 征 自流盆地是典型。 5
澳 大 利 南回归线中部穿,亚 副高控制气候干;地 降水三面向西减,形 气候植被呈半环;特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