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数学课堂生动性的几点建议——以苏教版三年级数
学教学为例-中学数学论文
对提高数学课堂生动性的几点建议——以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为例
徐菲
(江苏省洪泽县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当前,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深入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课堂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革。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是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生动性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以此来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本文将结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内容,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性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1-0035-01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课堂气氛活跃的基本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到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上的特点,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简洁生动,能够让学生听得懂,同时语气要尽量亲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减轻课堂学习的畏惧感,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进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玩过或见过的旋转木马等儿童游乐项目等进行导入。在这个提问过程中,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使他们
能够乐于与教师交流,帮助教师及时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把握与积累,从而制定教学方案。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在教学领域广泛应用。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在进行“平移与旋转”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收集学生喜欢的游乐园等素材,让学生通过动画观看观光缆车、大风车、摩天轮以及小火车等各个游乐园项目的运动方式,鼓励他们根据动画用表情、手势等进行模拟描述,以此来加深“平移和旋转”知识在他们心中的印象。
另外,教师在进行“平移与旋转”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将优秀的课堂教学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进行积极的引导,及时在关键的地方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说“大家能不能对这种运动方式进行描述呢”、“有没有想到其他类似这种运动的事物呢”,根据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以此来达到课堂教学生动性的目标。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尽量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个性特点进行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生命活力。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相等”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摸球游戏进行知识的导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3
个黄球放入口袋,然后进行摸球,让学生思考摸出黄球的可能性;然后再将其中放入一个红球,向学生提问摸出红球和黄球谁的可能性比较大。在不同的题目要求下进行摸球教学,并且让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并思考。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能够使其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可能性相等”相关的知识点,进而有效的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探究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此来实现他们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样,在进行“可能性相等”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分为2-4人一组。一个人进行摸球,其他人通过画“正”字的方法在纸上进行摸球结果的记录,摸完以后可以互相交换角色再次进行摸球,并将最后的结果填写在统计表中,最后引导学生对这些结果进行汇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性相等”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得以渗透,学生通过摸球进行小组合作,能够自己找出知识点以及规律,并在摸球实验中将这些知识反复应用和思考。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能够使其思维能力得以活跃,同时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开放,课堂的生动性与深刻性得以显现。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进行巡查引导,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能够及时有效地帮助解决,从而使得数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五、注重联系实际
教师要想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生动性就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
学习。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中“认识千米”的知识教学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长度单位如果不具体到实际生活中,他们很难对其有所具体的认识,尤其是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教师更要帮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想象,以此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校周边的建筑进行长度的讲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讲述进行联想。举例来说,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400米可以到达马路,沿马路向南走600米可以到达超市等等。在这个讲述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建筑与长度单位进行结合,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1千米大概的长度;另一方面,学生的联想能力得以锻炼,发散了思维,使数学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对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教材的把握,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以此来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丁锦华.追寻“生动且深刻”的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2. [2]丁维虎.尊重学生,让课堂更具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数学,2011.
[3]龚宙.插上合理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千米》一课的教学思路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