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欠发达地区财政金融部门支持农业产业化
的模式和建议
戴鸿广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进一步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其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21世纪初,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明确提出“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重要论断,并要求各级政府把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件带有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工作来抓。在我国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社会各界对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其中一个主要结论就是农业产业化在我国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急需资金扶持。[1]但是,如何组织财政资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资金(包括商业银行、民间及外资)更好地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种资金通过怎样的具体模式结合?风险又如何在各参与主体之间合理分担与补偿?本文以海南省为例,对以上问题作一探讨。
一、资金短缺成为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工业与农业的差距日益扩大,“三农问题”受到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前所未有的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肩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任。但是,由于财政实力弱且未形成有效的支农机制,加之农村金融改革的滞后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转移,使得资金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一)财政支农投入不足,支农机制有待完善
1.财政能力有限,支农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政策地位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对于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支持力度也不断增强,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到地方财政收不抵支的现状影响,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以海南省为例,2004年,海南省财政收入69.4亿元,仅只有财政支出的一半,其中,用于农业生产支出3.76亿元,同比增长39.2%,高于财政收入增速18个百分点,高于财政支出增速16.3个百分点。[2]但是从绝对量来说仍然偏小,仅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占地方财政支出2.7%,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在海南省的地位(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6.4%)不相称,财政支农投入相对不足。
2.资金使用分散,规范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目前,财政用于农业方面的资金,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科技支出、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分散于发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