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定位 B测量 C装配 D工艺
11.测量零件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所使用的基准为( B )基准。(1-3)
A定位 B测量 C装配 D工艺
12.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重合”是指( A )。(1-3)
A、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B、以粗基准作为精基准
C、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 13.选择定位基准时,粗基准可以使用( A )。(1-3)
A一次 B两次 C多次
14.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统一”是指( A )。(1-3)
A 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 B 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 C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15.工件的安装方式有多种,其中直接找正法运用于 ( A ) 。(1-3) A、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精加工中 B、批量较小的毛坯粗加工中
C、成批或大量生产中
16.铰孔主要用于加工( C )。(1-4)
A 大尺寸孔 B 盲孔、深孔 C 中小尺寸未淬硬孔 D中小尺寸已淬硬 17.对未经淬火直径较小孔的精加工应采用( A )。(1-4) A 铰削 B 镗削 C 磨削 D钻削
18.为以后的工序提供定位基准的阶段是( A )。(1-4) A 粗加工阶段 B半精加工阶段 C精加工阶段
19.在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安排工艺顺序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是( B )。(1-4)
A 尽可能减少工序数 B精度要求高的工件表面加工问题
C尽可能使用万能夹具
20.对于精度要求较高,Ra为0.8um的滑动平面,其终了加工,应该采用( D )。(1-4)
A 精车 B 精铣 C 精刨 D平磨
21.对于有色金属零件的外圆表面加工,当其精度为IT6,Ra为0.4um时,它
6
的终了加工方法应采用( C )。
A 精车 B 精磨 C 精细车 D研磨
22.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所切除的金属层深度称为( B )。(1-5)
A加工余量度 B工序余量 C总余量
四、问答题
1.模具零件的毛坯主要有哪些类型?哪些模具零件必须进行锻造 ? (1-2) 答:模具零件的毛坯主要有原型材、锻件、铸件、半成品件。
对于模具结构中的工作零件,例如精密冲裁模和重载冲压模的工作零件,多为高碳高合金工具钢,毛坯形式应该为锻造件。
2.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含义是什么?怎样判断零件结构工艺性的优劣?(1-2) 答:零件结构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是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方便地加工出来。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对零件结构的工艺性要求也不一样。
3.什么是精基准?试述选择精基准的原则?(1-3) 答:用已经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选择精基准,应遵循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
4.什么是基准?基准一般分成哪几类(1-3)
答:基准就其一般意义来讲,就是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基准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5.如图所示为冲压模的下模座,试确定其加工的粗基准与精基准?(1-3)
答:冲压模座,其上表面B是安装其他模板的基准面,要求其加工余量均匀。此时就需将上表面B作为粗基准,先加工出模座的下表面A,再以下表面A作为精基准加工上表面B,这时上表面B的加工余量就比较均匀,且又比较小。
7
6.编制工艺规程时,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划分加工阶段?(1-4)
答:对于加工质量要求较高的零件,为了保证零件的保证加工质量、合理使用设备、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和保护已加工表面,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工艺过程应分阶段进行。在零件的加工要求特别低的情况下可以不划分加工阶段。
7.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各有什么特点 (1-4)
答:工序集中的特点是有利于保证各加工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有利于采用高生产率的机床,节省装夹工件的时间,减少工件的搬动次数。
工序分散的特点是可使每个工序使用的设备和夹具比较简单,调整、对刀比较容易,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
8.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是什么(1-4)
答: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是:l)先粗后精;2)先主后次;3)基面先加工;4)先面后孔。 五、计算题: 1.
如图所示零件,各平面及槽均已加工,求以侧面K定位钻φ10mm孔的工艺
解:确定封闭环:在零件加工中直接控制的尺寸(40
尺寸及其偏差。
±0.05)mm和A,孔的位置尺寸(100±0.2)mm是间接得到的,故尺寸(100±0.2)mm为封闭环。
绘出工艺尺寸链图,自封闭环两端出发,把图中相互联系的尺寸首尾相连即得工艺尺寸链。
判断组成环的性质:从封闭环开始,按顺时针环绕尺寸良图,平行于各尺寸画出箭头,尺寸A的箭头与封闭环相反为增环,尺寸40mm为减环。
A的基本尺寸: 100=A-40 A=140(mm) A的上、下偏差:
0.2=ESA-(-0.05) ESA=0.15(mm) -0.2=EIA-0.05 EIA=-0.15(mm) 验算:式(1-6)
8
0.2-(-0.2)=[0.05-(-0.05)]+[0.15-(-0.15)] 0.4=0.4
各组成环公差之和等于封闭环的公差,计算无误。 2.如图所示零件,
,
,
。因A3
不便测量,试重新标出测量尺寸及其公差。(1-5) 解:因A3不便测量,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测量内孔大孔的深度尺寸A4和尺寸A1、A2来间接保证尺寸A3,所以尺寸A3
为封闭环,作出尺寸链图: 从尺寸链图中知:A4为增环,A1为减环,A2为增环。 计算A4的基本尺寸及上、下偏差: A4的基本尺寸: A3=A2+A4-A1
TA4=A1+A3-A2=70+20-60=30mm A4的上偏差:
ES(A3)=ES(A2)+ES(A4)-EI(A1)
TES(A4)=EI(A1)+ES(A3)-ES(A2)=(-0.07)+(+0.19)-0=+0.12mm A4的下偏差:
EI(A3)=EI(A2)+EI(A4)-ES(A1)
TEI(A4)=ES(A1)+EI(A3)-EI(A2)=(-0.02)+0-(-0.04)=+0.02mm 故:
3.如图该零件尺寸 间接保证尺寸
(A1)
,不便测量,改测量孔深A2 ,通过
,求工序尺寸A2及偏差?(1-5)
解:①画尺寸链
9
②封闭环A0= 增环A1=
,减环A2,
③计算封闭环基本尺寸: 10 = 50 - A2 A2=40
封闭环上偏差: 0 = 0 - EIA2 ∴ EIA2=0
封闭环下偏差: 0.36 = -0.17 -ESA2 ∴ ESA2=0.19
④验算封闭环公差
T0=0.36 , T1+ T2 =0.17+0.19=0.36 计算正确
六、指出下列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1-2) 1.
2.
3.
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