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九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九
(语文课堂网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课后回顾 作者:张红梅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人教社课标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陕西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并且其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来看,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他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不善于通过多读来体会文章的内涵、韵味。阅读散文的能力也不强,他们不知道该读什么、想什么,因此,很容易对故事性不强的散文产生厌烦情绪。但他们乐于对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们能通过教师有目的性的指导而阅读文章。 【设计理念】
1、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能为终生学习有所裨益。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以安塞腰鼓的图片展示,从而给予他们形象的视觉效果。并介绍安塞腰鼓的大体情况,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我决定采用激趣、诵读、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导语,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浓厚兴趣;通过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感受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美读”这一“三步曲”阅读方法,点拨性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并能有意识地学习运用“三步曲”阅读方法去学习其他课文,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作用。 3、学习本文铿锵激越的语言,培养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阅读方法理解文章,体味文章的语言力量。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 2、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力量美。
3、指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以及它的精神内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安塞腰鼓,给学生以感官的吸引。从而为学生阅读本篇散文奠定基础。 (二)、教师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鼓吗?(学生答:腰鼓。) 那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在哪吗?(学生答:陕北的安塞。)在这其中,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同时播放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可能学生不知道,教师由学生喜好流行音乐入手引出中国的摇滚乐——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被人称为“中国第一鼓”的民间表演方式。它集音乐、舞蹈、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品读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来领略中国摇滚乐的风采。 (二)、指导学生阅读、
感受性阅读。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及时引导进入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