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怀抱里》教学设计 修改稿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在祖国怀抱里》,并能有表情地背唱。 2. 唱准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难点
1. 学唱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2. 用欢快、轻巧的声音演唱。 教材分析
歌曲《在祖国怀抱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2/4拍,F宫调式,旋律流畅。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具有典型的壮族音乐的特点,四度的大跳确立了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音乐进行比较平稳,表现了各族小朋友间亲切的交流;第三乐句是扩充的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6,并作反复,然后又回到与第一乐句相似的结构结束,抒发了各族儿童在祖国的怀抱里快乐、甜蜜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导入:我国有多少少数民族? 放歌曲《爱我中华》 二、学唱歌曲 1. 导入。
(1)初次聆听歌曲《在祖国怀抱里》,教师提问:都有哪些民族的小朋友呢?
学生听后回答:佤、苗、撒尼、壮。
(2)老师简单介绍佤族、苗族、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壮族的民族风情。
注意:撒尼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
(3)《在祖国怀抱里》歌曲欣赏,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
2. 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 (2)朗读歌词 (3)学唱歌词 (4)歌词演唱 (5)处理歌曲
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听一听歌曲中哪句最能表现少数民族小朋友高兴的心情。
学生回答:第三乐句(音区最高、反复演唱)。
教学要求:学生在演唱这一乐句时用连贯的声音演唱,力度中强,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老师弹琴,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7)老师和学生配合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8)老师弹琴,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歌曲处理:前半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情绪?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后半部分都有哪些叠词?
这么多的叠词在演唱时要加强力度,声音稍微比前半部分大一些,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欣赏《在祖国怀抱里》动画,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要求:歌曲第一、二乐句应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达出与少数民族小朋友亲切交流的感情。最后四小节用跳跃的声音演唱,表达出欢快、幸福的情感。每一乐句的结束都是四分休止符,学生要
唱准确。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在祖国怀抱里》教学设计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