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
第一章
1.测量学的概念?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测量学的概念: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它的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1)测定 测定是指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
(2)测设 测设是指将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1)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2)建筑物的施工测量。(3)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2.何谓水准面,其特性是什么?何谓大地水准面?它们在测量中的作用是什么?
地球上任何自由静止的水面都是水准面,水准面有无数多个,水准面的特性是处处与铅垂线(重力作用线)垂直。
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为大地水准面。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参照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3.何谓铅垂线?它们在测量中的作用是什么?
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4.何谓绝对高程?何谓相对高程?何谓高差?已知HA=36.735m,HB=48.386m,求hAB。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也称海拔),简称高程,用H表示。 在局部地区,有时需要假定一个高程起算面,地面点到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hAB=HB-HA=48.386-36.735=11.651m 5.何谓大地坐标?何谓高斯平面坐标?
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建立起来的坐标系。地面点的位置用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度表示的坐标,称为大地坐标,又叫地理坐标。
高斯投影是将地球地球表面划分成若干带,然后用中心投影的方法将每个带投影到平面上,称高斯投影。在高斯投影面上以该带的中央子午线与赤道交点的投影为原点,以赤道位置为y轴,规定向东为正;以中央子午线为x轴,规定向北为正,这样建立起来的坐标系统即为高斯平面坐标系。地面点在高斯坐标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称高斯坐标。
6.测量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 当测区范围很小时(如半经不大于10km),可以用测区中心的切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建立坐标系,规定南北方向为纵轴,记作x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以东西方向为横轴,记作y轴,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象限按规定顺时针方向编号。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象限按逆时针方向编号。
两者不同点:坐标轴规定不同:X与Y轴互换;象限编号顺序方向不同:直角坐标系象限按规定顺时针方向编号,数学坐标系象限按逆时针方向编号。
7.何谓水平面?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分别有何影响?
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结论:在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进行距离测量和水平角测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
8. 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必须进行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什么?
测量的基本工作是: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即确定地面点位的三要素:水平角、水平距离、高程。
.
可编辑
因此,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就是测量工作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 9.测量的基本工作是什么?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1)分级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检核原则:“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的“步步有检核”原则。
第二章
1.水准仪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的?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2.何谓视差?发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视差?
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有时可看见十字丝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叫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视差的存在将影响读数的正确性,应予消除。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 3.水准仪的轴线应满足哪些条件?
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仪必须能提供一条水平的视线,它才能正确地测出两点间的高差。为此,水准仪在结构上应满足(1)圆水准器轴L′L′应平行于仪器的竖轴VV;(2)十字丝的中丝应垂直于仪器的竖轴VV;3)水准管轴LL 应平行于视准轴CC 。
5.简述圆水准器轴是否平行于仪器竖轴的检验与校正方法;简述十字丝横丝是否垂直于仪器竖轴的检验与校正方法;简述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与校正方法。(略)
6.后视点A的高程为55.318m,读得其水准尺的读数为2.212m,在前视点B尺上读数为2.522m,问高差hAB是多少?B点比A点高,还是比A点低?B点高程是多少?试绘图说明。
hAB=a-b=2.212m-2.522m=-0.310m,B点低,HB=HA+hAB=55.318+(-0.31)=55.008
7.为了测得图根控制点A、B的高程,由四等水准点BM.1(高程为29.826m)以附合水准路线测量至另一个四等水准点BM.5(高程为30.586m),观测数据及部分成果如图1所示。试列表(按表2-1)进行记录,并计算下列问题:
(1)将第一段观测数据填入记录手薄,求出该段高差h1。 (2)根据观测成果算出A、B点的高程。
解:(1)第一段观测数据及高差计算见下表
表1 水准测量手簿 测站 1 1 2 3 测点 2 BM.1 TP.1 TP.1 TP.2 TP.2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3 0.793 1.897 1.381 前视读数 4 1.567 2.111 .
高差/m + 5 0.667 0.774 0.214 - 高程/m 6 29.826 备注 7 可编辑
4 计算检核 TP.3 TP.3 A ∑ 1.567 5.638 0.714 1.738 6.130 0.667 0.171 1.159 ∑a-∑b=-0.492m h1=∑h =+0.667-1.159=-0.492m ,高差的计算是正故第一段高差为h1=-0.492
(2)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过程见下表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点号 1 BM.1 A B BM.5 ∑ 辅助 计算 3 3 10 +1.493 —0.251 +0.750 +3 +3 +10 +1.496 -0.248 +0.76 测站数 3 4 实测高差/m 4 —0.492 改正数/mm 5 +4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6 7 -0.488 29.826 29.338 30.834 30.586 点号 8 BM.1 A B BM.5 fh=∑h-(H5—H1)=—0.010m=-10mm < ?fh?=?12n??38mm fh
解:题中闭合水准路线测量的成果计算过程见下表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点号 测站数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 BM.2 10 +2.224 -9 +2.215 1 3 +1.424 -3 +1.421 2 .
高程/m 45.515 47.730 49.151 可编辑
8 3 11 4 BM.2 ∑ 12 44 -1.787 -1.714 -0.108 +0.039 -7 -10 -10 -39 -1.794 47.357 -1.724 45.633 -0.118 0 45.515 fh=∑h=+0.039m=+39mm < ?fh?=?12n??80mm 辅助 计算 fh
解:由于仪器离A点较近,可将a看做视线水平时的读数(忽略视准轴不水平的影响)。于是,水平视线在B点的读数应为b应=a-hAB=1.966-(44.175-44.286)=1.966-(-0.111)=2.077m,而实际在B点尺上的读数b=1.845m,这个比正确读数小,所以这架仪器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视准轴向下倾斜了。
校正:先调节望远镜微倾螺旋,使中丝对准读数恰好为b应,然后调整水准器校正螺丝,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第三章
.
可编辑
1.何谓水平角?若某测站点与两个不同高度的目标点位于同一铅垂面内,那么其构成的水平角是多少?
答:相交于一点的两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所形成的夹角,称为水平角。水平角一般用β表示,角值范围为0?~360。
若某测站点与两个不同高度的目标点位于同一铅垂面内,那么其构成的水平角是其角度为0?、180?或360?
2.观测水平角时,对中、整平的目的是什么?
答: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3.观测水平角时,若测三个测回,各测回盘左起始方向水平度盘读数应安置为多少?
答:若测三个测回,各测回盘左起始方向水平度盘读数应安置为:0°、60°、120°附近。
4.整理表1测回法观测记录。
表1 测回法观测手簿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平均值 测站 竖盘位置 目标 备注 ° ′ ″ ° ′ ″ ° ′ ″ ° ′ ″ A 0 01 00 A 左 88 19 48 第一测回 B 88 20 48 88 19 45 O A 180 01 30 右 88 19 42 α B 268 21 12 88 19 36 O A 90 00 06 左 88 19 30 B 第二测回 B 178 19 36 88 19 27 O A 270 00 36 右 88 19 24 B 358 20 00 注:半测回角值=B目标读数-A目标读数;一测回角值等于两个半测回角值的平均值
5.整理表2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记录。
表2 方向观测法观测手簿 测测目回站 标 数 水平度盘读数 盘左 盘右 ° ′ ″ ° ′ ″ 2c ″ 平均读数 归零后方向值 ° ′ ″ 各测回归零后方向平均值 ° ′ ″ 水平角值 ∠AOB= A 0 02 30 18 02 36 0 00 00 60°20′39″ 60 21 03 60 20 39 1 B 60 23 36 240 23 42 C 225 19 45 19 18 225 16 36 225 16 24 ∠BOC= D 290 14 110 14 48 290 12 15 290 11 57 164°55′45″ A 0 02 180 02 42 O A 90 03 30 270 03 24 0 00 00 ∠COD= 60°20′39″ 330 23 30 60 20 15 2 B 150 23 C 315 19 135 19 30 225 16 12 ∠DOA= D 20 15 06 200 15 00 290 11 39 A 90 03 24 270 03 18 64°55′33″ 说明:2c=盘左-(盘右±180°);平均读数=1/2[(盘左+(盘右±180°)]
° ′ ″ (0 02 36) -6 0 02 33 -6 60 23 39 -12 225 19 12 +6 290 14 51 -6 0 02 39 (90 03 24) +6 90 03 27 +18 150 23 39 +12 315 19 36 +6 380 15 03 +6 90 03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