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探究题型的探索
安吉县鄣吴中学 程德海
近年来,中考科学中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试题逐年增加,占有较大的比重。这类试题涉及面大、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难度大,能够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全面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由于要求学生面对同样的材料提出相同的问题是有困难的,问题的过于发散又会增加阅卷的难度等原因,因此大多数的实验探究题并不是考查科学探究的所有环节,而是根据实际问题选择一部分要素进行考查,有侧重地考查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中考试题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测试一般都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在选择探究方法与制定探究计划、进行假设与验证、形成结论与解释以及对探究过程的反思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科学探究的关键在于:经常地留意身边与物理相关的事和物,不断地进行观察与积累,培养探究意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努力去尝试科学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使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下表是湖州市2006年科学试卷抽样的分析 题 四 一 二 三 号 33 34 35 36 37 40 25 满分值 60 8 8 9 5 5 13 实得分 49.26 26.6 3.9 4.95 6.77 3.60 2.21 0.49 0.62 0.75 0.72 0.44 难度值 0.821 0.665 0.52 注:第36、37小题为自选题 可以看出实验探究题的得分情况并不是很好。下面就科学学业考试实验探究题型的复习方法谈谈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试题可以根据科学探究所具有的“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六个环节进行设计。根据考查所侧重的探究环节来分类,主要有如下六种类型。
1.提出问题 例题:(05浙江)31.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 ▲ (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 。
分析:在解答这类题型时,要认真分析下哪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答案是不固定的,因此也可称之为开放式的探究题。问题可为:指甲长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该类探究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回答“问题”时,应该用一个问句来表达而不能用一个陈述句;所提的问题应该与题目设置的情境有关,不能盲目设置问题。
2.建立猜想和假设
解此类题时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1)、要善于对题目所创设的情境进行分析,排除干扰因素,抓住主要环节。 (2)、当回答“假设”时,则必须要用一个陈述的语句,而不能是问句,这是许多学生容易犯的错误,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加以重视。
(3)、所做的假设应该是与情境中的研究过程相符合。
由于建立假说往往都是和设计方案结合在一起考查的,建立了不恰当的假说会在实验方案设计时遇到困难,因此在建立假说时要让学生考虑到设计探究方案的难易程度来选择建立何种假说。
3.设计实验或探究方案
一般实验步骤或探究方案的设计会涉及以下几点:①研究方法的选定;②研究步骤的具体化;③采用适当方法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组。此题型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根据试题已有的猜想进行验证,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
解此类题时需要注意分析探究活动中的各种条件,注意对多种变量因素的控制。根据实验目的和学过的相关知识来设计探究方案。
例题:某同学学习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后,动手设计了一个实验进行证实。他将三粒大豆种子用细绳系在玻璃棒上,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_____(选填“探索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A、B、C三粒种子中,只有B种子萌发,这说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
(3)如果证实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还必须设计一个实验装置(乙),若你手中只有一粒大豆种子,则种子应系在_____(填“a处”、“b处”、“c处”),(乙)装置起____作用。 分析:该同学是在学习了“种子萌发 充足的水 充足的氧气 现象 的外界条件”之后,已经了解影响种子萌种子A 无 有 不发芽 发的外界条件,所以该实验是验证性实种子B 有 有 发芽 验;(乙)装置起了对照作用。再结合图种子C 有 无 不发芽 (甲)的实验,可以列出右表:
从表中不难得出种子发芽的两个外部条件:充足的水分和氧气,种子应系在b处。
4.评价探究方案
试题提供了几个探究方案,要求考生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价。评价能力在新课程标准里有明确要求,但在教学常易被忽略。
解此类题型时须理解原有方案的设计依据和意图,比较分析不同方案的异同处。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科学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这类题型既考查了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对考生是否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的科学精神提出较高要求。
例题:(05浙江嘉兴)对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历史上曾先后有过两种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而伽俐略认为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下面是三位同学在研究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后做作的交流:
⑴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对的,那么小刚的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
⑵导致小强和小丽实验结果不同
图2 的原因,主要是存在____的干扰。
分析:题中三位同学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不同结论,关键在于实验条件不同。亚里士多德没有注意到空气对下落物体的阻力,如果阻力相同或都没有阻力,则伽俐略的观点是正确的。
可见,题中小刚改变了相同纸片与空气的接触面即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从而得出下落快慢不同的实验结果,从而说明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结论,因此其实验结果是正确的。而小强与小丽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也在于纸片与空气接触面不同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这一变量控制的差异导致的。
5.分析探究结果
科学探究结果常以各种数据、图表等形式呈现,有些信息还有干扰作用。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分离出有用信息,对有用信息进行整合,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需要的能力要素。这类试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教学中也比较重视。但由于数据处理和图表识别本身的能力要求较高,对科学知识的依赖性较弱,涉及到自学能力,因此,这类试题仍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这也需要我们在复习阶段额外重视。 例题:(06年金华市课改实验区):33、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性质,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克/厘米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1)上表空格处应填 ; (2)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为 ; (3)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为 ;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关于密度的知识,学生一般能马上看出来。在分析1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