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卷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 ) A.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2.下图为清朝时期绘制的西洋铜版画《中国皇帝亲耕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清朝统治者( )
A. “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 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理念 C. 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 笼络汉族士子的文化政策
3.《史记·货殖列传》云:“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表明西汉初期( ) A. 政策的松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 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 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 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
4.《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 井田制已彻底瓦解 C. 赋税制度重大改革 D. 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5.《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A. 由西域传入 B. 属水力灌溉工具
1 / 12
2024-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卷
C.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 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6.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 ) A. 草市中有夜市 B. 江南市镇兴起 C. 村寨出现草市 D. 专业市场出现
7.乾隆年间《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 A. 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8.据《吴江县志》卷4《镇市村》记载:“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 但到了北宋时期却出现“诸镇监官,掌警逻盗窃及烟火之禁,兼征税榷酤”“以商况较盛者为镇,次者为市”的局面。这反映了北宋之后( ) A. 市和镇有着比较严格的界线 B. 市仅具经济职能,镇即镇守地方 C. 纯粹以贸易为特征的镇市尚未涌现 D. 市镇的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
9.日本著名汉学家斯波义信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一文中认为:“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相比,则全部悬殊天隔,已不可同日而语。”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事实不包括( )
A. 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B. 城郊与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C.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手工业中出现
10.“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 )
①耕的是“王田” ①纺的是棉布
①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①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
2 / 12
2024-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卷
A. ①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 D. ①
11.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 A. 曹魏 B. 唐代 C. 宋代 D. 明清
12.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地区的农业( ) A. 经营更趋市场化 B. 减少犁耕依赖 C. 生产日趋专业化 D. 注重精耕细作
13.“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A. 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B. 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 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D. 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14.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3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