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11小学教育(文) 张俊萍
摘要:儿童文学以其特定的受众命名,体现受众本位思想的重要性,更展现儿童文学不同于其他文
学的特殊性质,它不仅仅是思想启蒙的需要,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需要,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双重模式下必不可少的产物,同时肩负着祖国未来教育的重任,促使儿童文学家不断地自我完善,对儿童的教育,认知,娱乐以及人格的健全等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儿童文学 教育 审美 情感 道德 认知 娱乐 人格的健全
儿童文学是针对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要求内容上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主题上明确突出,形象上要具体鲜明,结构要单纯,语言更要浅显精练,情节要有趣,想象要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儿童文学通常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儿童文学在陪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教育作用
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丝来作譬喻,说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通过一些儿童作品可以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生活。儿童文学的教育手段是通过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影响和感染孩子, 用文学和艺术的美去打动孩子的心。不仅要让孩子从理性上获得认识, 在感情上更要有所激动, 产生深刻的印象, 受到强烈的感染,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使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 (1)儿童文学能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儿童文学既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生活的审美反映。儿童文学作家将生活中较粗糙、分散、处于形态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炼为更强烈、更丰满和更理想的美,通过作品集中表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以美的光辉光照人类,以美的形态感化人心。作家依循美的规律, 使作品充满各种形态的美, 而且由于是为孩子而创作的, 所以更应该强调艺术的美。用儿童文学来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陶冶他们的情操, 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它集中表现了生活美、自然美,并创造了艺术美,总是以其丰富的美感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皇帝的新装》,就可以使读者在讥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以适合儿童的优美形式和高度的艺术技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影响儿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情趣,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儿童文学具有一定的情感教育作用,能够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曹文轩先生认为当今社会的儿童,“情感弱化已是令人忧心忡忡的问题”,他认为这与儿童的阅读有关联。他还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任何一种方式、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奏效的。最能治这个世纪病的,大概就是文学。文学几乎是唯一的良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善于以细腻的笔调来展示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儿童以强烈的情感体验。例如我国作家车培晶的《瘦狼与胖狼》,作品用对比手法塑造了天真、善良的瘦狼和自私、计较的胖狼两个童话形象。纯朴诚实的瘦狼被胖狼摘去了五脏六腑,骗去了狼皮,但是人们同情、信任它,纷纷将棉衣、棉毯披到它身上。一位好心肠的老奶奶还收养了它,为它织了一件像绵羊的皮毛一样的毛衣,老奶奶的儿子甚至为它安装了一套电脑内脏。而胖狼则由于太计较个人得失,不仅吃不到东西,还被腌成辣椒狼,吃尽苦头。童话中既有善意的嘲讽,又有温暖的爱意;既透露出轻松、自然的幽默风格,又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良善意愿。这样就自然而然的让孩子们在心中产生了一种情感,一种善恶美丑分明的情愫。
(3)儿童文学对儿童的道德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儿童与成人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很容易在再造想象中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儿童由于年龄与审美经验的不足,对文字美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而儿童文学能够唤起他们的道德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使其充分感受生活与人文的美与丑。儿童在阅读了具有某一种传统美德特点的作品之后,在他们的“认知”领域中,必然会获得一种观念化了的程序,他们以作家创造和构建的文学意象为媒体,透过文字符号与该符号所表示的语
义,掌握了文本要传达思想、深层品质,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与道德相关的作品时,从作品中的各种事物外部,联系的理解入手,然后对各种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好与坏、美与丑、可能与现实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内部的联系作深刻理解和认识,从而认识到某类人或物所具有的品行,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情感.例如儿童在阅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时,他们发现这个童话描写的是“快乐王子”为了关心帮助穷人而献出了自己所有最珍贵的东西,最后又由于同情曾帮助过他的小燕子,悲痛得铅心爆裂而最后被毁,而其内涵却是“快乐王子”为爱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境界。由这个文本作为范例,然后引导儿童阅读更多的童话,儿童会领悟到童话生动的形象与离奇情节的背后,常能引发人们思考更深刻的社会内容,如,人与人的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美与丑的辨别、正义与邪恶的根源等隐藏着的蕴含。 2.认知作用
儿童文学的认识作用是指通过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儿童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丰富生活经验、增长知识、启迪心智。例如《丑小鸭》这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鸭子,通过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经历,孩子从中可以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把它们踩在脚下继续前进。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只要他们学会树立生活目标,在自信、拼搏中,他们会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
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从而能够让儿童实现自我认识.例如,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甘特·斯本的短篇童话《向日葵大街的房子》:老房子与主人伯姆泼利先生一家世代相居,因此感情深厚,几次从危难中解救和保护了主人一家,对主人始终忠心耿耿。然而伯姆泼利先生却嫌老房子旧了,要卖掉它,买幢新房子。老房子不愿离开主人,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主人出售它。它的种种鬼把戏吓走了一个又一个的买主,然而引起了一对喜爱新奇的新婚夫妇的极大兴趣,非要买下老房子不可。老房子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出走。最后,伯姆泼利先生千辛万苦才找回了老房子,并把老房子装饰一新,决心永远与忠诚的老房子为伴。如果儿童经常阅读这类作品,他们就会在对老房子这个别出心裁的形象进行再现、体验与感悟的基础上,判断出作品的蕴含:作者借助童话这一文体,突出老房子忠心不二的精神品质,意在赞扬一种朋友间的忠诚守信,哪怕遇到任何意外变故也不变心的为人的高尚品质,进而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为人处世. 3.娱乐作用
(1)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儿童的游戏精神.好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愉悦人心的作用。??快乐是人们共同的需要,游戏则是儿童的天性。快乐, 不仅能够振奋孩子的精神, 还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 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信心的增强, 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儿童文学的娱乐作用,是指通过具体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得到愉悦和消遣,以及通过娱乐包藏较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寓教于乐。?儿童文学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娱乐性而且读者的年龄愈小,相对应的作品的娱乐性愈强。比如说,皮诺曹,一个所有孩子们都十分熟知的童话人物,他顽皮、淘气、贪玩,在他的身上鲜明的体现出了一种独立的个性和游戏性。皮诺曹身上的“顽童”气质,爱玩天性,与生活中的小读者“游戏的欲望”相呼应。皮诺曹历险世界的经历,具备了游戏的性质,皮诺曹是儿童读者的一面镜子,孩子们不仅可以从童话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借皮诺曹的历险来满足自己无法历险的好奇心,从而在心灵上得到补偿。
(2)儿童文学能满足儿童的精神需要.儿童文学作品中巧妙地穿插一些游戏性的东西,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足了少年儿童的精神需要.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为儿童开展游戏活动提供蓝本或在内容中注入游戏的因素,使儿童在美的欣赏活动中手、脑、口并用,在快乐的美中得到启蒙,这与古人“寓教于乐”的思想不谋而合,只不过在儿童作品中这个特点更明显罢了。成人在有忧愁和烦恼的时候, 需要发泄和排遣, 孩子同样也会有很多不顺心的事。学习上的压力、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误解、家长与之存在的代沟、自身的逆反,都会造成孩子的苦恼、压抑和焦躁。如果这时不让孩子宣泄和释放, 势必会使孩子形成心理障碍。那么, 具有浓厚娱乐性的儿童文学作品, 则为孩子提供了宣泄和转移的可能性, 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平衡与顺利发展。
4.健全儿童人格的作用
(1)儿童文学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能弥补儿童人格的某些缺憾。儿童作为一个情感弱势群体,他的感情更加脆弱,最容易受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儿童除了从成人和小伙伴那里寻求温暖和同情外,还会从文艺作品中寻求消遣和快乐,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得他们的感情更丰富、更充实,以抵
抗生活中的孤独、苦恼与不幸。“人生在小学的时期内,他的内部生命对于现世,都没有什么重要的要求,只有儿童文学,是这个时期最不可或缺的精神上的食粮。因此,我以为真正的儿童教育,应当首先注重儿童文学。”(严既澄《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上之价值》)严既澄肯定了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呼吁学校教育都来重视儿童文学。也正如教育专家谈凤梁所指出的那样:“文学的那种潜在的、移人心性的作用实在是不能低估的。我们的民族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学中有历史、有道德、有知识、有人性,可以说包罗万象。其中一脉贯穿的,是人情、人性的美好。一个在文学作品熏陶中长大的孩子,他的见识可能比别人多些,他的心理也可能比别人更坚强,他的情感一定是纯真美好的。”
(2)儿童文学在培养儿童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不畏困难,不屈不挠是使儿童能够保持持之以恒的注意力、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的重要保证。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鼓励和发展儿童的这些可贵品质。如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古堡》中,就塑造了两个逆流而上,经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小男子汉”形象。作者对小说主人公的开拓、进取,勇于搏击生活等阳刚气质的热情描写,对他们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的礼赞,无疑对于克服儿童性格中的柔弱、驯良等缺憾有着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儿童在感受儿童文学的艺术魅力的时候,真、善、美的思想就会悄悄地潜入孩子的心田,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对健全他们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
要想有效地把儿童塑造成为优秀的新一代,只有一种个良好的教育愿望是不够的,必须同时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依据这些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既要考虑儿童现有的水平,又要恰当地提出新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变成儿童自己的需要,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好地进行,儿童文学正是为孩子们心灵成长提供的养料。如果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得以广泛推广和阅读,儿童文学引导儿童亲近文学,提升儿童的精神就一定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