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在突触间传递时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3、体温调节
【详解】A、引起骨骼肌打颤的反射弧为,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这里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B正确;
C、下丘脑中有维持体温调节的中枢,故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主要在下丘脑,C正确;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单在反射弧中寒冷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D错误。 故选D。
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 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Na+浓度 C. 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内流有关 D. 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
- 6 -
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电位状态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通常情况下钠离子在细胞外液中含量高,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当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后会使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使得膜电位发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状态。
【详解】A、NaCl中Na+和Cl-都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且占90%以上,A错误;
B、Na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故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Na浓度,B错误;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与K外流有关,C错误;
D、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D正确。 故选D。
10.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不会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 A. 机体产热增加 C. 饥饿感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神经中枢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物质代谢。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氨基酸的衍生物。
B. 碘的需要量减少 D. TSH分泌增加
+
+
+
+
+
【详解】A、由于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机体产热增加,A正确;
B、因注射导致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由于反馈抑制的作用,自身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导致碘的需要量减少,B正确;
C、由于甲状腺激素导致物质代谢加快,使得血糖减少,饥饿感增强,C正确;
D、因注射导致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由于反馈抑制的作用,TSH(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 7 -
D错误。 故选D。
11.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只在抵抗外来病原体方面起作用 B. 在神经调节中神经元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 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 D. 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
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我们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免疫系统时刻监视着突变了的“自己”成分,并将它们及时清除。
【详解】A、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不只在抵抗外来病原体方面起作用,还会对自身发生癌变的组织进行攻击,A错误;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错误;
C、神经细胞能产生神经递质、内分泌细胞能分泌激素和免疫细胞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故三者均可释放化学物质,C正确;
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D错误。 故选C。
12.某同学参加期末考试,听到开考铃声后快速跑进教室准备答题,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①脊髓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大脑皮层 A. 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 8 -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解析】 【分析】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 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大脑皮层有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 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 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①脊髓含有众多低级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中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使躯体运动,完成动作,并把位于皮肤、内脏等上的感受器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大脑皮层,①正确; ②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听到铃声跑步的过程中需要小脑的协调活动,②正确; ③下丘脑参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如控制水盐代谢、调节体温 、内脏活动以及情绪等,③正确;
④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④正确; ⑤大脑皮层为高级神经中枢,控制人体的感觉和运动的高级中枢。高等动物一旦失去大脑皮层,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⑤正确。
总之,在学生听到开考铃声后快速跑进教室准备答题的过程中①②③④⑤均参加了调节活动,D正确。 故选D。
13.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最合理的是( )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 B. 先注射生理盐水,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D. 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
【详解】根据题意,首先注射胰岛素溶液,若胰岛素的浓度对小鼠体内的血糖有降低的作用,那么小鼠被注入胰岛素溶液后便会进入昏迷状态,因为小鼠体内的血糖供应不足,后注射葡
- 9 -
萄糖溶液的原因是当小鼠被注入胰岛素溶液后出现昏迷,及时补充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若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恢复正常,则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 识间内在联系能力。
14.下列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B. 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C. 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HIV在体内大量繁殖
D. 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前两者是免疫功能过强,后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弱引起。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2、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症,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往往是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详解】A、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A正确; B、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B错误;
C、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而导致死亡,C错误; D、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HIV的防卫和清除所致,D错误。 故选A。
15.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B. 激素既是信息分子,也是有机分子 C.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 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 【答案】B 【解析】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