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治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48 学分:3 课程类型:必修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区域治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治理规律的学科,是介于地理学与治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二重性特点。 (二)课程地位
《区域治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也是必修课之一。 (三)课程任务
使学生熟悉到《区域治理学》是21世纪地理学进展的方向之一;把握区域治理学的研究思路与大体原理;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相应内容的教学奠定基础;为本科生的进一步深造制造条件。 二、课程要紧内容概述及教学大体要求 (一)课程的要紧内容
本课程分为五大部份。第一部份教学区域治理学的大体概念和基础理论;第二部份教学区域治理工作的基础-区域分析;第三部份教学区域治理运行进程中的职能;第四部份教学行政区治理学概论;第五部份教学经济区治理学概论。 (二)教学大体要求
本课程理论性较强,而且属于交叉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必然的地理学基础和治理学基础,必需将地理学与治理学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大体要求:把握区域治理学的研究对象、要紧研究内容、研究的意义。熟悉区域治理学的性质、分支学科体系、应用领域及地理专业人员从事区域治理工作的优势、研究方式和区域治理的进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区域治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特点 一、区域治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区域治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区域治理学研究的思路和要紧内容 一、区域治理学研究的思路 二、区域治理学研究的要紧内容
第三节 分支学科体系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区域治理学分支学科体系 二、区域治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区域治理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一、区域治理研究的意义 二、区域治理的要紧应用领域
第四节 地理专业人员从事区域治理工作的优势 一、区域观念强 二、片面性较少 三、擅长综合分析 四、重视环境的作用
第五节 区域治理学的研究方式 一、传统研究方式 二、现代研究方式 第六节 区域治理的进展 一、区域治理的萌芽时期 二、区域治理的形成时期 三、区域治理的进展时期
重点:区域治理学的研究对象、要紧研究内容、研究的意义。 难点:区域治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区域治理学的基础理论
大体要求:把握区域治理学基础理论的内容及熟悉在区域治理学、区域治理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人地关系的含义
二、人地关系理论
三、人地关系理论在区域治理学、区域治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二节全息地域分工理论 一、传统地域分工理论的回忆 二、全息地域分工理论
三、全息地域分工理论在区域治理学、区域治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节 区域系统理论 一、系统论的概述 二、区域系统理论
三、区域系统理论在区域治理学、区域治理中的作用 重点:人地关系理论、全息地域分工理论、区域系统理论。 难点:全息地域分工理论。 第三章 区域分析
大体要求:把握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分析。熟悉区域进展条件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区域进展条件分析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技术条件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产业分类
二、区域产业结构的评判准那么 三、产业结构的分析方式
四、区域主导产业确信及寻求合理产业结构的步骤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一、区域空间结构演变规律 二、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 三、区域空间结构定量测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