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二 散文阅读
对应学生用书P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山岭、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荫,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齿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
1
从而永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和“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两句中的“月辉”和“爱因斯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说:“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这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那么,作者是怎样理解王维和他的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河流的秘密 苏 童
对于居住在河边的人们来说,河流是个秘密。
我一直喜欢阅读所有关于河流的诗文篇章,所有热爱河流关注河流的心灵都是湿润的,有时候那样的心灵像一盏渔灯,它无法照亮岸边黑暗的天空,但是那团光与水为友,让人敬重。我说过河流的秘密不与人言说,赞美河流如何能消解河流与我们日益加剧的敌意和隔阂。一个热爱河流的人常常说他羡慕一条鱼,鱼属于河流,因此它能够来到河水深处,探访河流的心灵。可是谁能想到如今的鱼与河流的亲情日益淡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说河流中鱼类在急剧减少。所有水与鱼的事件都归结为污染,可污染两个字怎么能说出河流深处发生的革命?谁知道是鱼类背叛了河流,还是河流把鱼类逐出了家门?
现在我突然想起了童年时代居所的后窗的那条小河。那河流经年累月地被治理,负担着过多的衔接城乡水运、水利疏导这样的指令性任务。河岸上堆积了人们快速生产发展的商店、工厂、码头。垃圾站,这一切使河流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当然这绝不是一种美好的表情——让我难忘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河水的表情。从记事起,我从后窗看见的就是一条压抑的河流,一条被玷污了的河流,一条患了思乡病的河流。一个孩子判断一条河是否快乐并不难,他听它的声音,看它的流水,但是我从未听见河水奔流的波涛声,河水大多时候是静默的。只有在装运货物的驳船停泊在岸边时,它才发出轻微的类似呓语的喃喃之声。即使是孩子,也能轻易地判断那不是快乐的声音,那不是一条河在欢迎一条船,恰好相反,在孩子的猜测中,河水在说,快点走开,快点走开!在孩子的目光中,河水的流动比他对学习的态度更加懒惰更加消极,它怀有敌意,它在拒绝作为一条河的责任和道义。看一眼春天肮脏的河面你就知道了,河水对乱七八糟的漂浮物持有一种多么顽劣的坏孩子的态度:油污、蔬菜、塑料、死猫,你们愿意在哪儿就在哪儿,我不管!孩子发现每天清晨石埠前都有漂浮的垃圾,河水没有把旧的垃圾送到下游去,却把新的垃圾推向河边的居民。河水在说,是你们的东西,还给你们,我不管!在我的记忆中河流的秘密曾经是不合道德的秘密。我记得在夏季河水相对洁净的季节里,我曾经和所有河边居民一样在河里洗澡、游泳。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水底下睁开眼睛的情境,我看见了河水的内部,看见的是一片模糊的天空一样的大水,与你仰望天空不同的是,水会冲击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有一种刺痛的感觉。这是河流的立
2
场之一,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人们喜欢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河流憎恨的也许恰好是这扇窗户。
我很抱歉描述了这么一条河流来探索河流的心灵,事实上河流的心灵永远比你所能描述的丰富得多,深沉得多,就像我母亲所描述的同一条河流,也就是我们家后窗能看见的河流。那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故事:有一年冬天河水结了冰,我母亲急于赶到河对岸的工厂去,她赶时间,就冒失地把冰河当了渡桥。我母亲说她在冰上走了没几步就后悔了,冰层很脆很薄,她听见脚下发出的危险的碎冰声,她畏缩了,可是退回去更危险,于是我母亲一边祈求着河水一边向河对岸走。你猜怎么着,她顺利地过了河!对于我来说这是天方夜谭的故事,我不相信这个故事。我问我母亲她当时是怎么祈求河水的,她笑着说,能怎么祈求?我求河水,让我过去,让我过去,河水就让我过去了!
(有删改)
1.根据文意,请说说河流为什么“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提到河流的“秘密”,请联系全文,谈谈河流的“秘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结尾时讲述了母亲冬天过河的故事,其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鸽子花 喻俊仪
①去四川九寨沟旅游,会经过与汶川相邻的叠溪海子,游人到了此地,无一例外,都会停下来,惊叹这里山的宁静,水的碧绿。
②海子是雪山草地常见的景观,但是,叠溪海子却位于岷江上游岷山脚下,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两个海子大小不一上下相连,中间是一段波浪翻滚的激流。如果只在此地观景,你会觉得上下海子动静结合,流水高亢,仿佛唱着美妙的乐章。然而,导游的一句话,会将你的妙想截断,让你看到一个隐藏在宁静与碧绿之间的悲惨故事。
③故事发生在1933年8月25日,那一天,是农历的七月初五。城隍庙里,羌族艺人正在为城隍老爷“穿衣”。因为再过十天,就是叠溪城一年一度的城隍庙会。届时,虔诚的羌人将向城隍老爷求雨,祈求老天保佑,普降甘露,拯救生灵。可是,羌人们没有等到那一天,就在当天15时50分30秒,空中一声巨响,灭顶之灾降临,霎时山崖崩塌,地皮开裂,叠溪古城轰然陷落,荡然无存,石砾泥沙积于峡谷,江水受阻,浪息波迥,岷江水位疾升300余米,方圆20多个羌寨覆灭,数千人瞑目九泉。城隍老爷也自身难保,其塑像被乱石砸碎,半张脸庞埋入尘土之中。一场7.5级的强烈地震,造就了如今的叠溪海子,抹去了一个建制于唐,有着千年历史的叠溪古城。
④关于叠溪海子,还有一个惊悚的传说。导游说:有时候,海子里会长出带有血色的植物。
⑤那是什么样的植物啊!从幽深的地底下长出来,凝着数千人的血,聚着数千人的魂,多少年啊,憋着劲,长啊长……终于长到了人间,回到了家园,在晓风丹露里舒展,在宁静的水面摇曳,娇美,娉婷,刺目,惊心。
⑥75年前,兵荒马乱,信息闭塞,灾难发生了,古城塌陷了,生命失去了,却没有关注,没有援助,没有抚慰。那些灵魂徘徊着、压抑着,最后,惊惶地,长成了一个传说。
⑦我没有看到传说中的植物,也无法了解那场灭顶之灾,但是现在,我感受到了一场更大的灾难。5月12日14点28分,离叠溪海子仅仅几十公里的汶川,遭遇了7.8级的强烈地震。
⑧我的脑海里,交替浮现着这样的画面:那双压在砖石下的小脚,透过泥迹,我们还能看到,粉色的鞋面上,绣着艳丽的桃花;那个刚刚从废墟里抱出来的孩子,她的小手里,还紧紧拽着一支圆珠笔;那位悲恸欲绝的父亲,跪在再也唤不醒的孩子身边,绝望地,揪着自己的头发……那块土地上,又一次,埋下了血色的种子。
3
⑨汶川小城依山傍水,姿态安详。这里是“中国鸽子花”之乡,大片大片的鸽子花,洁白洁白,在山坡上起舞。5至6月,是鸽子花开的季节,今年的鸽子花,还没来得及盛开,洁白的蕾上,却已经染上了斑斑的血迹。
⑩这些天,所有的目光都注视着那个方向,所有的心都牵挂着那个地方,无数双手在废墟里寻找,无数颗心在默默祈祷:一定要让那些花蕾般的生命,选择绽放。如果……如果……她们真的,再也不能开出五彩的绚烂,那么,就让她们开成一朵鸽子花吧,在家乡的山坡上,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褪尽斑斑血迹,还原花朵的美丽。
?鸽子花,鸽子花,你们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记住,一定不要让弱小无依的孩子,颤颤惊惊地,长成一个带血的传说……
1.联系全文,指出“鸽子花”的含义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段写了一个悲惨故事。第④、⑤段讲了一个惊悚的传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一定不要让弱小无依的孩子,颤颤惊惊地,长成一个带血的传说”一句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心声,你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