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一、背景:
学生对米饭很熟悉,但对米饭进入口腔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是很清楚。本课就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遇到碘酒会产生包合。在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都很感兴趣,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度的科学探索。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教学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主要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这个单元着重探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会变味的米饭,第二部分:米饭、淀粉和碘酒,第三部分:寻找淀粉的踪迹,第四部分:制作神秘的信件。
第一部分是课的导入,通过学生品尝米饭出现甜味,引出淀粉这个概念,为第二部分的教学内容作好铺垫。第二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一:在米饭上滴碘酒,出现蓝色。实验二:在淀粉上滴碘酒,也出现蓝色。用实验二来验证实验一,也就是米饭变蓝色是里面的主要成分淀粉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之一——颜色的变化。第三、四部分是对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这一特性的实际运用。
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米饭在口腔里经过咀嚼后和唾液作用会感觉到甜味,知道这一过程是化学变化;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探究目标——学会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到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难点——利用实验活动学会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准备:
学生:米饭、淀粉、小瓶碘酒、一支滴管以及白萝卜、白菜、玉米、马铃薯、菠菜、白糖、苹果、洋葱、饼干、花菜等几种常见的食物。
教师:米饭、淀粉、碘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获取感知
(一)会变味的米饭 1、导入
利用魔术表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用淀粉液在白纸上写上“米饭”二字,喷上碘酒会呈现,板书“米饭”)
2、品尝米饭
(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米饭并分小组做好记录。 (2)分析交流:米饭在不同时间的味道变化,说明什么? (3)阅读课本资料。认识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二)观察感受淀粉 二、实验探究 理解奥秘
(一)淀粉与碘酒的反应 1、认识碘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