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欧美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形成体系
把握要点
有关欧美代议制度确立与发展的3个关键点
(1)三大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的影响。 (2)三大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分权制衡、政党政治。
(3)三大影响:维系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促进思想解放。
课题(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回扣教材知识]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尖锐。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过程
(1)开始:1640年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曲折: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结束:1688年,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联合发动“光荣革命”。
4.影响:“光荣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的局面,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权利法案》 颁布 主要内容 影响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等。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标志着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2.1832年议会改革 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迅速壮大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内容 富裕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原来被大贵族控制的席位相应减少 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影响 三、责任制内阁
1.概念: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2.形成
(1)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
(2)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名单,经由国王批准后,组成内阁。
3.特点
(1)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2)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
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五、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政治 方面 经济 方面 世界 影响
[进补课程知识]
一、光荣革命的历史地位 反封建 光荣革命是英国长达几十年的国王与议会斗争的最终解决方式,消灭了“专制王权”,为和谐政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利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这有利于社会稳定 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法治 建设 宗教 革命 妥协与 渐进 光荣革命也是一场法治革命,为英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光荣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新教彻底战胜天主教的宗教革命 光荣革命实现了两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的历史运行模式。确定了英国开始走一条和平、渐进的发展道路,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历史基础,促使英国政局长期和谐稳定发展 二、英国议会地位日益衰落的原因
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内阁行政权力扩张,特别是在战争期间,内阁加强了立法职能和对议会的支配。
2.社会发展形势变化:英国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内政外交事务增多。内阁利用议会多数党的优势垄断了议会几乎全部立法提案权。
3.议会自身工作方式的不足:议会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决策技术性和专业性强的变化,不能高效率地作出决策,而内阁因其自身人少易集中商讨决策的优势,日益成为决策中心。
三、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影响 项目 政治 影响 维护了政局的稳定 内容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经济 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海外市场,保障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对外 扩大了对外殖民扩张 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期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文化 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相对宽松的环境推动科技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等 [探究重难知识]
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演变 [材料一]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
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1215年 1628年 1641年 1679年 1689年 1701年 文件 《大宪章》 《权利请愿书》 《三年法案》 《人身保护法》 《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 成果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摘编自《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解读] 材料一为后人对“光荣革命”的评论性史料,主要说明了“光荣革命”以“反革命”的姿态,为近代英国代议制政体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为后世文献史料,反映了英国法律性文件的发展、演变。解读材料需要抓住表格的时间、王权、议会权力演变的信息来总结英国制度发展的特点。该表格说明英国政治制度的变革时间长,属于渐进式变革,变革中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法治逐步取代人治。
[史论形成] 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②渐进性: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③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 从专制 到民主 由人治 到法治 行政权由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限制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国王转移 到内阁 英国国王失去行政权,作为“统而不治”的君主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 1830年,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选举权不断 发展完善 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选举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
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材料] 英国首相、议会与内阁的关系。
[问题] 据上述示意图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信息获取] 上图直观地反映出责任内阁制下首相、议会与内阁的关系。责任内阁制下,由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并任首相,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图示的权力结构中体现了权力制衡、人民主权、集体负责制、少数服从多数等政治原则。
[史论形成] 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1)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2)组阁: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 (3)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
(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
[研高考—知命题趋向]
从延伸知识的长度命题
1.(2016·全国卷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