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池隧道进口改DK383+294~改DK383+297
小面积塌方处理方案
2013年10月20日,项目部现场总工、安质部长巡视红池隧道进口,隧道掌子面开挖里程为改DK383+297,处于设计Ⅳa级围岩段落内,原设计围岩情况为云母片岩,弱风化,岩体较破碎,呈块碎状镶嵌结构。易塌方、涌水。有少量基岩裂隙水。现场开挖揭示情况拱顶为云母片岩挤压破碎带、岩体破碎,拱部为水平层理发育。在开挖完后改DK383+294~改DK383+297拱部范围岩层沿节理出现滑落,围岩松散,滑层环向为起拱线处以上范围,弧长度约9米,平均高度约为2.5米,纵向长度3.0米,现场支立钢架期间不时伴有掉块现象,且已施工完初支段落出现喷混开裂,裂隙长度约2米,缝隙宽约5毫米。
针对现场情况,项目总工、安质部长、工程一队队长、作业队负责人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本处理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一、处理措施
1、掌子面暂停施工,封闭围岩
要求施工现场停止掌子面开挖施工,并对掌子面及滑层范围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cm,喷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安排派专人观察围岩支护状况,如有异常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撤离掌子面,并第一时间通知队长和技术主管。
2、根据现场情况,观察喷混无异常后抓紧支立工钢拱架,使其最大化靠近掌子面位置,并及时喷混支护。施作超前导管,超前导管因拱部围岩破碎原因,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长度,最低限度要保证超过下次开挖长度一米以
上。使其与掌子面形成棚架后,迅速封闭,留置注浆工作面。
3、以上两项施作前,要同时进行靠近掌子面位置段落已支立完钢架的护拱支立工作,支立范围为三榀,采用工20型钢,现场视初支情况确定是否喷混处理,但必须保证护拱与已施作钢架密贴,要备置楔形木块及施作锁脚锚管,保证加固有效。
4、监控量测
为避免钢架因灌注混凝土时受压过大而造成二次坍塌,要求在改DK383+925拱顶布置一组沉降观测点,边墙布置一组收敛观测点,并在灌注混凝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现场可根据实际施工进展情况调整量测点位置,但必须保证观测数据连续、准确。
5、拱部混凝土回填
①在拱顶正上方预留3根钢管
第1根:采用直径150mm钢管,管顶延伸至空洞最顶端10cm处作为混凝土灌注孔;第2根:采用直径42mm钢管,在预留混凝土注浆孔边50厘米处作为排气孔和观察孔,管头延伸至空洞顶点5cm处。第3根:采用直径42mm钢管,延伸至钢架外圈最顶端向上50cm处作为观察孔。附:《混凝土灌注管、排气孔、观察孔布置示意图》。
②对掌子面位置初支端头封闭完10小时对初期支护拱顶背后用C25混凝土及水泥砂浆进行分层回填。回填混凝土分两次完成,第一次灌注至钢架顶部最高位置向上50cm处,使其在拱架外部形成混凝土护拱,第二次灌注回填剩余空腔,临近填满空腔时采用水泥砂浆作为缓冲层直到封顶结束。附:《灌注混凝土分层布置示意图》,现场设当班人员为临时安全防护员。在混凝土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