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60°, ∴∠BOC=120°, ∴∠BOM=60°, ∴∠OBM=30°,
∴OB=2OM=AH=AO, 即AH=AO.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题目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但题型较好,难点是如何作辅助线.
6.设MN是圆O外一直线,过O作OA⊥MN于A,自A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C及D、E,直线EB及CD分别交MN于P、Q. 求证:AP=AQ.(初二)
考点:圆周角定理;垂线;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作E点关于GA的对称点F,连FQ、FA,FC,根据轴对称和平行线性质推出
∠FAP=∠EAQ,∠EAP=∠FAQ,FA=EA,求出∠FCQ=∠FAQ,推出FCAQ四点共圆,推出∠PEA=∠QFA,根据ASA推出△PEA和△QFA全等即可. 解答:证明:作E点关于GA的对称点F,连FQ、FA,FC, ∵OA⊥MN,EF⊥OA,
则有∠FAP=∠EAQ,∠EAP=∠FAQ,FA=EA, ∵∠PAF=∠AFE=∠AEF=180﹣∠FCD, ∵∠PAF=180﹣∠FAQ, ∴∠FCD=∠FAQ, ∴FCAQ四点共圆,
∠AFQ=∠ACQ=∠BED, 在△EPA和△FQA中
,
∴△EPA≌△FQA, ∴AP=AQ.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垂线等知识点,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EP=∠AFQ,题型较好,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做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证两线段相等,一般考虑证所在的两三角形全等.
7.如果上题把直线MN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是圆O的弦,过MN的中点A任作两弦BC、DE,设CD、EB分别交MN于P、Q. 求证:AP=AQ.(初二)
考点:四点共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作OF⊥CD,OG⊥BE,连接OP,OA,OF,AF,OG,AG,OQ,证明△ADF≌△ABG,所以∠AFC=∠AGE,再利用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内对角,证得∠AOP=∠AOQ,进而得到AP=AQ.
解答:证明:作OF⊥CD,OG⊥BE,连接OP,OA,OF,AF,OG,AG,OQ. 由于
,
∴△ADF≌△ABG, ∴∠AFC=∠AGE,
∵四边形PFOA与四边形QGOA四点共圆, ∴∠AFC=∠AOP;∠AGE=∠AOQ, ∴∠AOP=∠AOQ, ∴AP=AQ.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圆的内接四边形性质: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内对角,解题的关键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8.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C、BC为一边,在△ABC外作正方形ACDC和CBFG,点
P是EF的中点,求证:点P到AB的距离是AB的一半.
考点:梯形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分别过E,F,C,P作AB的垂线,垂足依次为R,S,T,Q,则PQ=(ER+FS),易证Rt△AER≌Rt△CAT,则ER=AT,FS=BT,ER+FS=AT+BT=AB,即可得证.
解答:解:分别过E,F,C,P作AB的垂线,垂足依次为R,S,T,Q,则ER∥PQ∥FS, ∵P是EF的中点,∴Q为RS的中点, ∴PQ为梯形EFSR的中位线, ∴PQ=(ER+FS),
∵AE=AC(正方形的边长相等),∠AER=∠CAT(同角的余角相等),∠R=∠ATC=90°, ∴Rt△AER≌Rt△CAT(AAS), 同理Rt△BFS≌Rt△CBT, ∴ER=AT,FS=BT, ∴ER+FS=AT+BT=AB, ∴PQ=AB.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梯形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点,辅助线的作法很关键.
9.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AE=AC,AE与CD相交于F. 求证:CE=CF.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把△ADE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从而可得B、G、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可以证明△AGB与△CGB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G=CG,所以△AGC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CEF=∠CFE=75°,从而得解. 解答:证明:如图所示,顺时针旋转△ADE90°得到△ABG,连接CG. ∵∠ABG=∠ADE=90°+45°=135°, ∴B,G,D在一条直线上,
∴∠ABG=∠CBG=180°﹣45°=135°, 在△AGB与△CGB中,
,
∴△AGB≌△CGB(SAS), ∴AG=AC=GC=AE,
∴△AGC为等边三角形,
∵AC⊥BD(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AGB=30°, ∴∠EAC=30°,
∴∠AEC=30°+45°=75°,
又∵∠EFC=∠DFA=45°+30°=75°, ∴CE=CF.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旋转变换的性质,根据旋转变换构造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且CE=CA,直线EC交DA延长线于F. 求证:AE=AF.(初二)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判定。 专题:计算题。
分析:连接BD,作CH⊥DE于H,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正方形DGCH,求出2CH=CE,求出∠CEH=30°,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AEC=∠CAE=15°,求出∠F的度数即可.
解答:证明:连接BD,作CH⊥DE于H, ∵正方形ABCD,
∴∠DGC=90°,GC=DG, ∵AC∥DF,CH⊥DF,
∴∠DHC=∠GCH=∠DGC=90°, ∴四边形CGDH是正方形. 由AC=CE=2GC=2CH, ∴∠CEH=30°,
∴∠CAE=∠CEA=∠AED=15°, 又∠FAE=90°+45°+15°=150°, ∴∠F=180°﹣150°﹣15°=15°, ∴∠F=∠AEF, ∴AE=AF.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此题综合性较强,但难度适中.
11.设P是正方形ABCD一边BC上的任一点,PF⊥AP,CF平分∠DCE. 求证:PA=PF.(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