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状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若意识尚未恢复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者,提示病情严重,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
3.引起惊厥的几种常见疾病:高热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婴儿痉挛症、低血糖症、低镁血症、中毒、低钙血症。
【主要护理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发作、咳嗽和呕吐反射减弱、呼吸道阻塞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抽搐、意识障碍有关。 3.急性意识障碍 与惊厥发作有关。 4.体温过高 与感染或惊厥持续状态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加强巡视,随时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神志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2)观察惊厥类型,惊厥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繁时,应警惕有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发现患儿伴有意识障碍,收缩压升高,脉率减慢,呼吸节律不齐,瞳孔散大提示颅内压升高增高,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降低颅内压的措施。
2.迅速止惊,防止窒息和外伤
(1)惊厥发作时不要搬运,应就地抢救。取侧卧位或让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立即松解患儿衣扣,将舌轻轻向外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引起窒息。
(2)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
(3)遵医嘱迅速应用止惊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解除肌肉痉挛。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并记录。
(4)注意安全,专人守护,防止坠床、摔伤及碰伤。在上下齿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剪短指甲,置纱布于手中。
3.降温
(1)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采取正确的降温措施,如冰敷、冷盐水灌肠、药物降温等。
.
精品文档
(2)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4.心里护理,关心体贴患儿,操作熟练、准确,取得患儿信任,消除其恐惧心理。解释说明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使患儿和家长能主动配合。
【健康指导】
1. 根据患儿和家长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方法解释惊厥的基本护理知识,给予他们以心理支持,使之能配合和护理。
2. 高热惊厥的患儿应向家长介绍物理降温方法,以预防惊厥再次发作,同时讲解惊厥发作时的急救方法。
3. 癫痫患儿应嘱咐家长遵医嘱按时给患儿服药,切勿随意停药,以免诱发惊厥,并叮嘱患儿避免到危险或易受伤的环境中,以免发作时发生危险。
4. 对惊厥时间较长的患儿,应告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患儿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时给予治疗。
【护理评价】 1. 患儿惊厥是否停止
2. 患儿在抽搐时,是否得到适当的防护,是否受伤。 3. 体温是否下降。 4. 患儿有无并发症发生。
八、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表现。
【护理评估】
病史,出生情况,父母血型,黄疸出现时间,用药,有无抽搐情况等。 【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 2.知识缺乏(家长) 缺乏黄疸护理的有关知识。 【护理措施】
.
精品文档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观察皮肤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2)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3)观察排泄情况:大 小便情况、量及性质。
2.保暖:体温维持在36—37℃,低体温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 3.尽早喂养:刺激肠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同时,有利于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轻肝脏负担。
4.处理感染灶:脐部如有脓性分泌物,可用3%过氧化氢清洗局部后,涂以2%碘酊,保持脐部干燥、清洁。
5.光照疗法:(1)患儿的准备:进蓝光箱床前先给患儿剪短指甲以免划破皮肤,患儿裸体卧于蓝光床中,可用长条尿巾或尿布湿遮住会阴部,男婴要注意保护阴囊,输液的患儿用纱布把手捆束固定。
(2)蓝光床的准备:将蓝光床置于有空调的病房内,将室温维持在22~28℃,检查灯管是否全亮,开灯前要先擦净灯管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穿透力。确保蓝光床上的衣套干净、干燥,将床内温度预热节到28~32℃方可将患儿放入。
(3)疗效观察:注意患儿皮肤、巩膜颜色。协助医生了解黄疸消退时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持续光照24小时,除遮盖部位外黄疸明显减退。如退黄不明显,可延长至72小时,同时注意患儿有无水肿出现,防止因照射时间过长使红细胞大量破坏而造成低蛋白血症。要定期测定血清胆红素值,判定效果报告医生。
6. 遵医嘱给予补液和白蛋白治疗,调整液体速度,纠正酸中毒和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健康指导】
1.讲解黄疸病因及临床表现,使家长了解疾病的转归,取得家长的配合。 2.母乳性黄疸的患儿,母乳喂养可暂停1—4天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 母乳喂养。
【护理评价】
1.患儿皮肤的黄染是否消退。
.
精品文档
2.患儿是否出现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3.家长是否能正确护理患儿。
九、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水肿、变硬、同时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
【护理评估】
1.病史:早产、低体重、寒冷、感染、窒息,产伤及其他由于疾病引起热量摄入不足的新生儿多见。
2.局部症状:皮肤硬肿、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有轻度凹陷。发生顺序是小腿—股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皮肤颜色紫红或苍黄,紫红如熟虾,严重时因循环衰竭显苍灰或发绀,伴黄疸者呈黄色。
3.新生儿硬肿床表现为不吃、不哭、体温不升,广泛血管内凝血,甚至
肺出血而死亡,可分为三度:(1)Ⅰ度硬肿表现为体温34-35℃,心率﹥120次/分,硬肿面积﹥10%。(2)Ⅱ度硬肿表现为体温30-34℃, 心率100—120次/分,心音低钝,硬肿面积10%—50%。(3)Ⅲ度硬肿 表现为体温30℃以下,心率<100次/分,心音低钝,硬肿面积在50%以上。
【主要护理问题】
1. 体温过低 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低下、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有关。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吮吸无力、热量摄入不足有关。 3. 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皮肤粘膜屏障功能低下有关。 4.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硬肿、水肿有关。 5. 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 【护理措施】
1. 积极复温:注意逐渐复温,使机体有一个复温过程。每2—4小时测体温一次,合理安排治疗及护理避免暴露患儿时间过长。
(1)Ⅰ度硬肿复温方法:入院后在27—29℃室温内自然复温或加用40—60℃温水袋,患儿不要包裹太紧,暖水袋2—3小时换一次,防烫伤。
.
精品文档
(2)Ⅱ—Ⅲ度复温方法:入院后放置于辐射台上,环境温度比患儿实际体温高1—2℃逐渐升高,使患儿体温12-24小时内体温达到正常,体温升至35℃时可放入暖箱中保温,暖箱温度自26℃开始,4—6小时逐渐调节至30—32℃.
2.供给足够的营养,以维持新陈代谢的需要。 3.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配合抢救。
4.患儿皮肤硬肿,肢体活动受限,要勤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
5.硬肿患儿小便少,甚至无尿,要观察记录尿量及小便次数随时报告医
生。根据医嘱给予利尿治疗。
染。
【健康指导】
1. 向家长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及预防知识。
2. 指导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预防感染,保持适宜环境温度,按时预防接种。
3. 加强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 【护理评价】
1. 12—24小时使体温恢复正常。 2. 患儿皮肤硬肿逐渐消失。
3. 每日供给所需热量和水分,体重开始增长。 4. 患儿不发生并发症或发生时能及时发现。
6.预防感染,做好消毒隔离,硬肿症患儿应与感染者分开,防止交叉感
十、新生儿窒息护理
1. 新生儿窒息复苏步骤: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1)保持呼吸道通畅(A):患儿仰卧,肩部以布卷垫高2—3cm,使颈部稍向后伸仰,使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鼻、咽及呼吸道分泌物。(2)建立呼吸,增加通气(B):拍打、弹足底或摩擦背部等刺激促使呼吸出现。如无自主呼吸、心率小于100次/分者,应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分;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3)建立循环,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