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常识》知识、要求与训练
第四课 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
一、基本学习内容
1.民主的涵义
民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哪个阶级掌握政权,居于国家的政治地位,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二是指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行使民主权利。这是政体意义上的民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准则。因此,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我国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反映了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但是,历史上的民主,都不过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才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
人民当家作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人口占绝大多数广大人民,应该而且能够以平等的政治地位参与政治生活。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剥削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
4.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论述高度概括地指明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民主与富强、文明、和谐一起构成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目标。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所以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5.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人和中国人民在自己的民主政治实践中创造
- 1 -
的,是民主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
(1)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在中国,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民范围包括一切不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3)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
(4)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政权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
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
(2)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3)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
7.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民主制度建设的参与者、促进者、推进者。同时,通过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保证、创造条件,以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认真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严惩腐败现象;进一步完善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民主观念和法律意识,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也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任何一种西方“民主”模式,而是要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 2 -
8.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增强民主意识
基层民主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 (1)要切实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2)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已经建立的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3)开展民主和法制的宣传教育,提升基层群众的民主素质。
青年学生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是当好国家主人翁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珍惜民主权利,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努力培养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
9.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有法可依,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 (2)有法必依,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3)执法必严,这是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 (4)违法必究,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强制力的体现。 10.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紧密相联的。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发挥力量的源泉。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法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社会主义法制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11.从“人治”到“法治”是我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变革:从“人治”走向“法治”。这是我国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人治’与“法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方式。“人治”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当权者的个人意志超乎社会之上。“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在于,“法治”认为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整个法律与制度的好坏,而不是少数领导人是否贤明。世界历史已经证明,“法治”优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