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护理教案图文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医护理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医护理学教案

班级:13级护理 教师:杨春杰

课题:第一章 绪论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中医护理学的任务和基本特点 学习目的: 1、了解中医护理的起源、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 课型:理论 2、了解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 3、熟悉中医护理学的思维特点。 4、熟悉中医护理的任务和内容。 5、掌握中医护理学的概念。 6、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特点:“病”、“症”、“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提问、讨论 1.通过相关的典故、图片、临床病案比较中西方护理文化的异同。 2.适当举例中医护理临床研究的应用。 教具: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内容 : 一、中医及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 1、 中医学的概念 中医学 —— 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丰富的养生方法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 2、中医护理的概念 中医护理 —— 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二、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1、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 [作者] 集体创作(非一时一人之作) [成书年代] 公元前1世纪西汉中后期 [学术价值]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着作,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汉唐时期 ⑴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作 者] 张仲景 [成书年代] 东汉末年 [学术价值] 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着,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

并继承和发扬了汉以前的汤液疗法,为中医理论和临床医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很大实用价值,后世尊为“活人之书”。开创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先河。 ⑵唐·孙思邈着《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脏腑辨证内容更丰富和系统化,集唐代以前方书之大成,载方5300余首,详论脏腑生理,列举诸多病证。 3、宋、金、元时期 金元四大家: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刘完素-----百病多因火而起,善用寒凉药 (寒凉派)。 张从正-----病由外邪入侵而起,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 (攻下派),重视情志护理。 李杲-------病由内伤脾胃而起,善于调理脾胃 (补土派),重视对脾胃的护理。 朱震亨----倡阳常有余阴液不足,善于补阴 (养阴学派),重视老年人的保健护理。 4、明清时期 代表医着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丰富了中医妇产科的护理内容。 明·吴又可着《温疫论》 第一部温病学专着,提出“异气说”,详细论述了对传染病人的护理要求。 陈实功着《外科正宗》详细论述了对疮疡的护理。 5、近代和现代 中医护理发展迅速,中医护理队伍日益壮大。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的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谓之整体观念。 ⒈ 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 ① 脏腑组织结构的整体性: 人体由若干脏器,组织器官组成。这些脏腑组织器官尽管形态,功能各异,但都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 ② 功能活动的整体性 人体的有机整体,不仅在组织结构上相互连接,而且在生理活动中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协调平衡整体。 ③ 病理变化的整体性 中医对病理变化的研究首先着眼于整体,因局部病变可以引起全身的病理反映,全身的功能失常也可以在局部反应出来,所以,中医辨证治疗,分析病因病机也都是把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统一起来分析。例如:肝火: : 传心 —— 心肝火旺 —— 烦躁易怒 传肺 —— 肝火犯肺

中医护理教案图文稿

中医护理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医护理学教案班级:13级护理教师:杨春杰课题:第一章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mko64s0bm0088t3x4ji0cqsi0v0jd00p8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