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保护 高考历史(考题版)二轮复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保护

一、文化的传承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1)主要形式:

①官学:先秦时期文化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学在官府”。汉代设立的“太学”,西晋始设的国子监,代表了古代中国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汉代开始设立地方官学。

②私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唐以后,私学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2)作用:保存与传播古代文化;使中国的儒家经典得以传承;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2.近代大学 (1)欧洲大学:

①欧洲中世纪的大学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起源。

②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奠定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③德国人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将教学与研究结合,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

④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人接受大学教育。

(2)近代中国大学:

①北京大学:戊戌维新中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后,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②清华大学:1912年创办的清华学堂,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1931~1948年梅贻琦任校长期间,迅速发展为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

(3)大学的作用:从小学、中学、大学的学校教育体制,在传承文化、发扬科学、培养人才等环节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留学教育

(1)古代:中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部分由留学教育所推动。如日本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带来许多留学生,把中国的律令制度、风俗习惯传入日本。

(2)近代: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产生。

①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赴美留学生。 ②甲午战后,中国出现留学日本的热潮。

③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培养了一大批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二)印刷书的诞生 1.兴起

(1)约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

(2)中国最早的书籍,是约公元前5世纪前后出现的竹简,后来又出现了“帛书”。 2.发展

(1)造纸术的发明:公元前2世纪,中国出现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纸卷轴逐渐取代竹木书、帛书。

(2)印刷术的发展:北宋毕昇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印刷术;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腾堡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成为现代印刷术发展的重大事件。 (3)作用:

①印刷书的诞生,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②书籍的出版不仅益于传承本国文化,而且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如古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

(三)图书馆与博物馆 1.图书馆的发展 (1)概况:

①中国:图书文献的保存,源于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以及所建立的“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私家藏书伴随私学出现也得到发展,明清两代尤其突出,出现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如明代的天一阁。20世纪初,清政府筹建京师图书馆,后来逐渐具有了国家图书馆的职能。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保护 高考历史(考题版)二轮复习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保护一、文化的传承(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1)主要形式:①官学:先秦时期文化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学在官府”。汉代设立的“太学”,西晋始设的国子监,代表了古代中国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汉代开始设立地方官学。②私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唐以后,私学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mhpn7z1f29pg7z7hdvh6c4rp7oyx100ss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