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OH黄酮醇 E.7,4′-二OH黄酮
30. 聚酰胺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醇(由低到高浓度)洗脱,最先流出色谱柱的是( ) A.山奈素 B.槲皮素 C.芦丁 D.杨梅素 E.芹菜素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 )( )( )( )( )
A. 黄酮 B. 二氢黄酮醇 C. 查耳酮 D. 黄烷醇 E. 二氢黄酮
2.影响聚酰胺吸附能力的因素有( )( )( )( )( )
A. 酚羟基的数目 B. 酚羟基的位置 C. 化合物类型 D. 共轭双键数目 E. 洗脱剂种类 3.芸香苷具有的反应有( )( )( )( )( )
A. 盐酸-镁粉反应 B. α-萘酚-浓硫酸反应 C. 四氢硼钠反应 D. 三氯化铝反应 E. 锆-枸橼酸反应
4.黄酮苷类化合物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 )( )( )( )
A. 碱溶解酸沉淀法 B. 乙醇提取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沸水提取法 E. 酸提取碱沉淀法
5.芸香苷经酸水解后,可得到的单糖有( )( )( )( )( ) A. 葡萄糖 B. 甘露糖 C. 果糖 D .阿拉伯糖 E. 鼠李糖
6. 下列各化合物能利用其甲醇光谱区别的是( )( )( )( )( )
A.黄酮与黄酮醇 B.黄酮与查耳酮
C.黄酮醇-3-O-葡萄糖苷与黄酮醇-3-O-鼠李糖苷 D.二氢黄酮与二氢黄酮醇 E.芦丁与槲皮素
7.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适用于分离( )( )( )( )( ) A. 蒽醌 B. 黄酮 C. 多糖 D. 鞣质 E. 皂苷
二、名词解释
1.黄酮类化合物 2. 碱提取酸沉淀法 三、填空题
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_______。现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______相互联结,具有______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2.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色原酮部分是无色的,但当__________ ,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而表现出颜色,一般黄酮及其苷显____;查耳酮显____;而二氢黄酮不组成____,故不显色。
3.黄酮类化合物所显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____及____的数目和位置有关。如果在7或4位上引入____能促使电
/
子转移和重排,使颜色____。花色素及其苷的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pH____显红色,pH____显紫色,pH____显蓝色。
4.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____,____,____,____等有机溶剂中;分子中羟基数目多则____增加,羟基甲基化后,则____降低而____增加。因分子中含有____,故都溶于碱性溶液中。
5.黄酮类化合物多具酚羟基,故显一定酸性,其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________大于_________大于______大于____,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黄酮7,4上有羟基,因处于____对位,在_______的影响下,使酸性增强;而C5位羟基,因与C4羰基形成______,故酸性最弱。
6.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黄酮(醇)、二氢黄酮(醇)还原后显____色;____和____不呈色。____试剂反应是二氢黄酮(醇)类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试剂,反应后呈____色,可用于与其它黄酮类区别。
7.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凡具有____或____时,都可与多种金属盐试剂反应,生成有色____或____,可用于鉴定。
8.锆-枸橼酸反应常用于区别____和____羟基黄酮,加入2%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均可生成____锆配合物,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液后,____颜色渐褪去,而____仍呈原色。
9.黄酮类化合物常存在于植物的____.____.____等组织中。多以______形式存在,而木部组织中则多为____存在。 10.黄酮类化合物常用提取方法有_______法,______法。用溶剂提取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若原料为叶或种子时,可用石油醚处理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脂溶性杂质。也可在浓缩的提取液中加多倍量的浓醇,除去____,____等水溶性杂质。
11.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有_________法,________法和_________法。
12.聚酰胺色谱法是通过聚酰胺分子上的____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______ 形成________ 而产生吸附。吸附强度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___________,以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大小。常用____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先后流出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黄芩根中分离出黄酮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____具有____作用。黄芩素分子中具有______的结构,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成____化合物而变绿色。因此在保存、炮制、提取时应注意防止______和______。
14.芸香苷又称____,是____和____缩合的双糖苷。在冷水中溶解度为____,沸水为____,冷醇为____,热醇为____。因此可利用芸香苷在冷水和沸水中溶解度的差别进行精制。
15.实验中提取芸香苷时,加0.4%硼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花色素亲水性强于其它黄酮,是因为分子呈________形式存在,二氢黄酮的水溶性强于黄酮类是因为其分子呈_______型,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所以水溶度稍大。
四、鉴别题
1. ① OHO HO
与 O (A)
OHO2. HOOHOOH 与
OHOHOOHO OHOH/
OHHOOO (B)
(A) (B)
OH3. OOHOOHHO
与
OO (A) (B)
HOOOHHOOHOOHOOHOglcrha4.
OHO
OHO
OHO
A B C
五、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以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洗脱先后顺序
OHHOOOHHOOOHHOCH3OHOHH3COOHOHOHOOHO
OHO
A B C
理由:
2.下列化合物水溶性强→弱顺序: > >
HOCH3OHOOOHHOHOOHOHO+OHOHOHH3COHO
OHO
OH
A B C 理由:
3.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50%乙醇液洗脱先→后顺序: > >
OHHOOOHOHOHOOOHOglcHOOHOHOH
OHO
HOC6H11O5OO
A B C
理由:
4.用乙醇为溶剂提取金钱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浓缩后,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20%、50%、70%、9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指出用上述方法分离四种化合物的洗脱 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OHOHHOOOHOHOHOOHOHOOHOHOOglcOH
OHO
OHO
槲皮素 山奈酚 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洗脱先后顺序: > > 理由:
5.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OHHOOOHOHOOHHOOOHOHOOOHOH
葡萄糖甙OHO
OHO
A B C
洗脱先后顺序: > > 理由:
六、问答题
1.试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及结构的分类依据,常见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可分为哪几类? 2.试述黄酮(醇)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显色的原因。 3.试述黄酮(醇)难溶于水的原因。
4.试述二氢黄酮.异黄酮.花色素水溶液性比黄酮大的原因。 5.如何检识药材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6. 简述黄芩中提取黄芩苷的原理。
7.根据下列流程,指出划线部分的作用,并回答相关问题
槐花粗粉
加约6倍量已煮沸的0.4%硼砂水溶液,搅拌下 加入石灰乳至pH8~9,并保持该pH值30分钟,
趁热抽滤,反复2次
水提取液 药渣
在60~70oC下,用浓盐酸调pH4~5,搅拌,静置放冷, 滤过,水洗至洗液呈中性,60oC干燥。
滤液 沉淀
热水或乙醇重结晶 芸香苷结晶
(1)流程中采用的提取方法与依据是什么? (2)提取液中加入0.4%硼砂水的目的?
(3)以石灰乳调pH8~9的目的?如果pH>12以上会造成什么结果? (4)酸化时加盐酸为什么控制pH在4-5?如果pH<2以上会造成什么结果? (5)以热水或乙醇重结晶的依据?提取芸香苷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8.写出 “碱提取酸沉淀”提取芸香苷的流程 七、解析结构
1.从某中药中分离一化合物,分子式C15H10O5,Mg—HCl反应(+),ZrCl2反应黄色,加枸橼酸褪色,氯化锶反应(—),四氢硼钠反应(—)。根据提供的化学反应结果及波谱数据,推测相应的信息和化合物的结构: (1)UV(λmax nm):
MeOH 267 296sh 336
(2)1H—NMR(三甲基硅醚衍生物),溶剂为CCl4 ,TMS内标 δ(ppm)6.18 (1H , d , J=2.5Hz )
6.38 (1H , s)
6.50 (1H , d , J=2.5Hz ) 6.68 (2H , d , J=9.0 Hz ) 7.56 (2H , d , J=9.0Hz )
化合物结构式可能是( )
第六章 萜类与挥发油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单萜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 )
A.10个 B.15个 C.5个 D.20个 E.25个
2.挥发油中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是( )
A.二萜类 B.二倍半萜类 C.单萜和倍半萜类 D.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E.挥发性生物碱 3.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
A.游离的萜类化合物 B.与糖结合成苷的萜类化合物 C.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D.皂苷类化合物
E.单糖类化合物
4.可(或易)溶于水及乙醇,难(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
A.游离的单萜类化合物 B.游离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C.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D.游离的二萜类化合物 E.大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5.通常以树脂、苦味质、植物醇等为存在形式的萜类化合物为( )
A.单萜 B.二萜 C.倍半萜 D.二倍半萜 E.三萜
6.即能溶解游离的萜类化合物,又能溶解萜苷类化合物的溶剂是( )
A.乙醇 B.水 C.氯仿 D.苯 E.石油醚 7.非含氧的开链萜烯分子符合下列哪项通式( )
A.(C8H5)n B.(C5H8)n C.(5C8H)n D.(C5H5)n E.(C8H8)n
8.二萜类化合物具有( )
A.两个异戊二烯单元 B.三个异戊二烯单元 C.有四个异戊二烯单元 D.五个异戊二烯单元 E.六个异戊二烯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