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的观点是:发展农业首先要保护生态环境,要有长远眼观,不能只图眼前利益!没了土地啥农业也发展不了!环境改善了,发展多种经营也能有收入。一举多得! 农民的想法:在这水泡子地上有啥多种经营的办法?
管理人员的建议:发展水产业养殖业、种植水稻、发展湿地旅游等等 记录员:记录大家的观点,整理讨论要点
设计意图:学生在对矛盾冲突的深入分析中,在角色的交锋中加深理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角色体验增强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利用这一环节讨论,突破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教师活动:补充信息与资料 资料四:
设计意图:提供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这是三江平原湿地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学生模拟的保护区工作人员提供可利用的知识素材背景,这也是未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资料五: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利用基因育种技术,培育出了一批具有高产、抗虫、抗病、抗旱涝等特征的农作物品种。2002年,美国来自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的收成创造的400亿美元价值中,一半是源于运用生物技术对种子进行改良的作物。 提出问题: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什么?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深入分析科学技术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比中国的三江平原农业,可以发现由于技术落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呼应前面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提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解决这一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性保护是基础。
途径:退耕还湿,耕地用养并重,治理与保护相结合。 (2)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保证。
- 6 -
途径: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商品粮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3)调整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途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推进农业专业化、生态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炼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总结全课:
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是:了解区域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发现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措施,促进区域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学生活动:完善构建农业区域发展分析过程思维框架。
设计意图:归纳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由现象分析上升到方法的归纳。 课后拓展:1.对东北西部草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2.对北京延庆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要求:选择一个区域查找资料进行分析,写成一篇800字研究报告。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原理和分析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检验学生掌握情况,评价教学效果。同时,这两个区域的选择也是精心设计的,一是东北西部草原区,弥补案例所选三江平原地区的局限性,能够完整呈现东北地区区域空间差异;另一个是北京延庆山区,一方面山区农业发展问题与解决途径不同于平原地区,同时北京是学生较熟悉的地域环境,可以深入分析和探究。 板书设计:
- 7 -
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讨论过程评价记录表
项目 倾 听 表 达 合 作 A级 认真,积极参与讨论 敢于质疑问难,表达不同见解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独立思考,思维流畅。 能总结课堂学习所得,提出深层次的问题。 B级 较认真,有参与讨论 有不同见解,并欲尝试表达 能与人合作,基本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有一定思考能力,但欠缺条理性。 基本能总结课堂学习的大部分知识内容。 C级 没兴趣,极少参与讨论 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混乱,没有头绪 对课堂学习的内容只有零散的回忆。 个人评价 思 维 收 获 综合评价等级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引导学生的分析讨论,作为教学过程的评价依据。
四、教学反思与创新说明
1.关注学习体验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的,本节课的设计无论是对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分析还是对区域农业发展途径的提出,都是基于对事实与图文资料的分析,是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得出结论,而非教师直接导引学生得出结论。具体的学习体验过程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
(1)创设情境,基于问题学习。
创设三江平原农业辉煌背后的潜在危机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引出了“三江平原农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这一讨论的话题。 (2)小组讨论,体验分享碰撞。
学生分组依据材料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在讨论中既有分歧也能达成共识,这种互动和交流的学习体验过程,对学生分析问题、与人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3)师生讨论,提升思维深度。
教师引领学生将讨论由农业生态破坏、土地利用不合理等表象问题逐步深入到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技术落后等深层问题,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4)角色体验,突破难点落实重点。
在农民与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角色体验活动中,学生们尝试换位思考,在冲突与交锋中,在教师的引领下,重新认识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情感体验中加深对
- 8 -
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小冲突凸显大矛盾是本课设计的创新之处。 2.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突出地理学科本质。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区域差异及人地和谐发展观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应当把握的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抓住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综合性特征,以突出地理学科的本质。 (1)抓住地理分布,突出空间特征
在教学设计中对东北农业分布、三江平原抚远县分布及课后拓展中设计的东北西部草原区等的设计都注重强调空间分布及区域差异。 (2)强调相互影响,突出综合性特征。
在本案的中我设计了东北三江平原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变化图及三江平原耕地面积与湿地面积变化图,这两幅图之间数据变化,能够体现出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突出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要有联系的眼光和思维。 (3)关注动态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观
在本案设计中通过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变化,体现了人们发展观、环境观的变化,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人地和谐发展。 (4)注重图表资料的分析、综合分析能力培养
读图、析图、画图是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在本案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空间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等图表资料,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