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下 文学作品的类型
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他认为:
象征型艺术是物质的表现形式压倒精神的内容,形式和内容是一种象征的关系,物质不是作为内容的形式来表现内容,而是用某种符号、事物来象征朦胧的认识或意蕴。(印度史诗、金字塔)
古典型艺术使内容与形式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活的整体。(古希腊雕塑&建筑) 浪漫型艺术则是精神压倒了物质形式,内在的主体性成为它的基本原则。(主观性) 现实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鲁迅、福楼拜、巴尔扎克、司汤达(《红与黑》,于连) 理想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陶渊明《桃花源记》、《阿诗玛》(撒尼族)、李白《北风行》《秋浦歌》、郭沫若《天狗》、《西游记》 象征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劳·坡林、黑格尔、梅特林克《青鸟》(剧本) 中国—— 现实型文学:《诗经》是源头。《史记》、杜甫诗、白居易诗、明清小说等。 理想型文学:《楚辞》最早体现基本倾向。《西游记》《聊斋》《牡丹亭》等。 象征型文学:《庄子》。体现禅趣的山水诗、山水田园诗、王维诗、李贺、李商隐诗、 柳宗元讽刺小品、《西昆酬唱集》咏物诗等。
西方—— 西方最早的文学,古希腊神话、史诗和戏剧,初步具有了三种文学类型的基本特征。
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和古希腊喜剧诗人阿里斯多芬的戏剧、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但丁《神曲》(兼具三种类型特征)。 薄伽丘《十日谈》。
近代: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分支):华兹华斯、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雪莱、济慈。
现实主义文学:法国的司汤达、福楼拜、左拉,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英国的狄更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象征主义文学(象征型文学发展的成果):美国作家爱伦·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波德莱尔《应和》。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特点):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
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雪莱《西风颂》、郭沫若《凤凰涅槃》、苏联作家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文学形象层面(特点):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和一般的
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章学诚《文史通义》、卡夫卡《城堡》(长篇小说)。
文学意蕴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亚里士多德《诗学》、陶渊明《饮酒》、苏轼《海棠》。
【文学典型】典型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上是类型说,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②18世纪以后,开始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③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了解)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王昌龄《诗格》中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最初出现)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记载王昌龄对意与景关系的探讨。 诗僧皎然《诗式》中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一步。 中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提出“境生于象外”,晚唐司空图《诗品》加以生发,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至此,意境论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已经确立)
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文学意境的特征:
①表现特征:情景交融。 ②结构特征:虚实相生。 ③审美特征:韵味无穷。 王国维《文学小言》、南宋范晞文《对床夜语》、王夫之《姜斋诗话》、王夫之《唐诗评选》、欧阳修《六一诗话》、清雍正时画家邹一桂《小山画谱》。 【韵味】:①南朝宋代刘义庆、齐代谢赫、梁代萧子显等提倡“气韵”;②刘勰、钟嵘提倡“余味”和“滋味“。③晚唐司空图在此基础上创立“韵味”说。④明朝陆时雍《诗镜总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 意境的分类: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判断作品属于哪种类型。) 刘熙载《艺概》(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孔明)。 《繁志厚《人间词乙稿序》(以境胜、以意胜、意与境浑者)。
叙事就是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故事。 叙事的因素:事件、情节、人物、场景。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山鲁佐德)。 事件是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的,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事件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一类事件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另一类事件的作用是塑造生动的形象。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提出悲剧有六要素: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与思想。最重要的是情节。
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元”: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
“角色”: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 从叙述层面来分析作品的结构,首先应当确定最小叙述单位。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把叙述内容化简为一系列基本句型,最小单位叫做叙述句。
文本事件和故事时间之间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时序、时距和频率。 叙述作品中的时序是文本时间顺序与故事时间顺序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 时距也可称为叙述的步速,是故事时间的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相互比较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频率是指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改时间在文本中的叙述的次数。 钱钟书《猫》(小说)、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罗的雪》。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此定义的要点是: ①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②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③语言组织和问题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马克思《评普鲁斯特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文学风格的类型。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复鲁絜非书》明确采用阴柔和阳刚两分法,并分别加以具体描述。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类。 文学风格的影响要素: ①时代文化; ②民族文化;
③地域文化(区分作品的地域影响);贾平凹(陕北)。《诗经》中的大部分诗产生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北方文学的代表。《楚辞》的文化渊源是以楚文化为基础的南北合流的文化形态,还有楚第巫风土俗盛行。
④流派文化: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风格奇险冷僻。 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
现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①郭沫若:创造社派;②汪静之、应修人:湖畔诗派;③徐志摩:新月诗派;④李金发、穆木天:象征诗派;⑤蒲风、杨骚:无产者诗派;⑥戴望舒、卞之琳:现代派;⑦胡风:七月诗派;⑧冯至:校园诗派;⑨穆旦:中国新诗派。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王逸《九歌序》。
王孟诗派: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山水田园诗派。 高岑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边塞诗派。 文学传播的媒介(发展的四个阶段):口头媒介、笔头媒介和电子媒介。 ①原始社会时期,文学活动往往以诗乐舞浑然一体的综合形式出现。
②进入有文字文明时代以后,文学活动才主要付诸文字形式,依次经历了手抄、石印、铜铸印刷和木刻印刷技术等形式,形成早期文学书籍。
③近代以来,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发展,文学作品成为一种可以大量机械复制的消费品,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
④商品经济和技术社会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观念和审美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高雅文学(或称纯文学)和大众文学(或称俗文学)的分化与互渗现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显著。
文学消费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
①一般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因此,一般商品的消费价值对消费者来说是相同的,并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