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填挖高度,并列表计算出土、石方的数量,计算方法和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监理工程师应审核测量结果,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换手测量进行抽检。
7)路基结构物(地基处理中的各种加固桩,抗滑桩等支挡结构)的放样必须利用平面控制点CPI、CPII及加密桩设站进行,采用极坐标方法放设出结构物的特征点,如利用支导线点进行放样时必须闭合到另外的控制点上,闭合精度满足四等导线的精度指标。
(2)桥梁工程
1)、当施工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施工定位放样需要时,应按同精度扩展或降级加密的方法增设。加密控制点应选设在离桥中线较近、通视条件良好且不受施工作业干扰、比较稳固的地基或构(建)筑物上。
2)、岸上墩台中心点定位宜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导线法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应由两个及以上控制点进行放样,其不符值满足规范时取放样点连线构成图形之几何中心作为墩台中心点。
B、桥跨长、跨数少的曲线桥,宜采用导线法确定墩位中心。导线角应以不低于1秒级仪器测设。
3)、水中桥墩中心点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水中桥墩基础采用水上作业平台施工时,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或交会法进行墩中心点定位,其精度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规定。
B、水中桥墩基础施工采用单侧(或双侧)栈桥时,可沿栈桥布设桥中线的平行线,通过岸上控制点沿平行线方向用直量法设置墩中心里程点,与交会法测定坐标的互差不得超过2cm,以直量法为准。
C、水下基础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水上平台或栈桥上设置的墩中心点的检核,及时掌握平台或栈桥的位移情况。
4)、明挖基础基坑放样宜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基础高程应在基底处理后测量。 5)、管桩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每根管桩打入、接桩过程中及到达设计高程后,应定时测定桩位中心的平面位置、倾斜度和桩顶高程,并推算桩尖高程及承台底处的桩顶位置。
B、 承台浇筑前,应测定管桩群顶部位置,编列单根管桩及管桩群的位移及倾斜竣工资料。
6)、钻(挖)孔灌注桩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埋设护筒后,桩位中心平面位置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B、钻(挖)桩孔内灌注水下混凝土测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a)、起始基底高程两次测量互差的限值为5cm,用于测量混凝土面高程的测绳的长度误差限值为0.1m/100m,比重铊的比重应为1.3~1.6。
b)、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应定时测读混凝土面及导管底高程,测量限差为0.1cm。当混凝土灌注接近设计高程时,应随灌随测。在混凝土灌注完毕、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后,应全面测量混凝土面高程。
7)承台、墩身、顶帽及垫石平面形状和尺寸应依据桥墩中心纵横十字线放样,高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顶帽立模前应检查中心十字线的正交性。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该墩至两邻墩之跨距。 使用全站仪进行承台、墩身、顶帽、垫石放样及模板检查时,应检测后视点坐标,实测坐标与已知坐标的互差不应大于10 mm,且前视距离不应超过后视距离。
8)架梁前,应精密测定墩(台)顶水准点的高程、桥中线方向及中心里程。 A、墩(台)中心十字线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桥中线方向应在无风、呈像清晰稳定时直接测定。当后视点与前视点同向时,正、倒镜测量不符值不得大于 3 mm,取中值;当后视点与前视点异向时,按正、倒、倒、正镜观测,不符值不得大于4mm,取中值。
b)、精密测定墩(台)中心里程及跨距,可采用钢卷尺直接丈量法、全站仪组合测距法或坐标法。
c)、设放钢梁架设的标志线、支座十字线,其距离与垂直度限差为1 mm。 B、墩顶高程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墩顶高程精度应与施工水准网复测精度相同。墩跨较大时,应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按跨河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b)、由地面水准点传递高程至墩顶时,应以水准仪测读接高,并用悬挂钢卷尺方法复核。当高差较大不易传递时,可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往返测定高差,并用悬挂钢卷尺方法复核。
c)、墩顶水准标应与两岸基本水准点进行直接逐跨高程联测(1~2次),全桥贯通。 9)、架梁测量时以墩台中心十字线或梁中心线交点(曲线桥)为准,在墩顶上用钢卷尺按设计尺寸放出支座十字线及梁端轮廓线,并用墨线标出,同时检查垫石面高程。
10)支座安装的高程测量精度要求应与墩顶水准标相同。固定支座应按设放的支座十字线安装,活动支座的辊轴倾斜位移应按实测气温计算。
11) 桥梁竣工测量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桥梁墩台施工完毕、梁部架设以前,对全线桥梁墩台的纵、横向中心线、支承垫石顶高程、跨度进行贯通测量,并标出各墩台纵、横向中心线、支座中心线、梁端线及锚栓孔十字线;其位置偏差应满规范要求。第二阶段是在梁部架设完成后,对全桥中线贯通测量并在梁面标出桥梁工作线位置。其位置偏差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3)隧道工程
1)、洞内施工中线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采用导线测设中线点,一次测设不应少于3个,并相互检核。
B、 采用独立中线测设中线点,直线上应采用正倒镜法延伸直线;曲线上宜采用偏角法测设。
C、 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宜每10m加密一点。直线上应正倒镜压点或延伸;曲线上可用偏角法测设。
D、 掘进用的临时中线点可采用串线法延伸标定。串线长度直线段不大于30m,曲线段不大于20m。
E、 全断面开挖的施工中线可先用激光导向,后用全站仪测定。
F、采用上下半断面施工时,上半断面每延伸90~120m时应与下半断面的中线点联测,检查校正上半断面中线。
2)、洞内中线点宜采用混凝土包桩,严禁包埋木板、铁板和在混凝土上钻眼。设在顶
板上的临时点可灌入拱部混凝土中或打入坚固岩石的钎眼内。
3)、当曲线隧道设有导坑时,可根据隧道中线和导坑的横移偏移距离,按一定密度计算导坑中线的坐标,放设导坑中线,指导导坑开挖。
4)、洞内高程测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A、洞内高程测量应根据洞内高程控制点引测加密。加密点可与永久中线点共桩。 B、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施工高程时,宜变换反射器高测量两次或利用加密点作转点闭合到已知高程点上。
5)、洞内开挖测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A、每次钻爆前,应在开挖断面上标示隧道中线、轨顶高程线和开挖断面轮廓线。 B、已开挖段,应即时测量开挖断面,绘制开挖断面图,开挖断面的测量间距不宜大于20m。
C、断面测量可采用自动断面仪法、全站仪极坐标法、断面支距法等方法。 D、当采用支距法测量断面时,应按中线和外拱顶高程从上到下每0.5m(拱部和曲墙)和1.0m(直墙)间隔分别测量中线左右侧相应高程处的支距,并应考虑曲线隧道的中线内移值、设计加宽值、施工误差预留值。
E、仰拱断面测量,应从隧道中线向两侧边墙按0.5m间隔测量设计轨顶线至开挖仰拱底的高差。
6)、衬砌测量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A、立模前,应利用洞内控制点检查永久中线点或临时中线点位置及高程。 B、检测合格后,在立模范围内放设不少于三个中线点及其横断面十字线 方向,同时在断面上标定出拱架顶、起拱线和边墙底的高程位置。 C、立模后应再一次检查校正模板。 2、控制目标 (1)路基工程
1)地基处理各种加固桩放样平面误差不大于±30mm,相邻桩位间距误差不大于±50mm;
2)路基填筑与开挖的中线放样误差不大于±20mm; 3)路基各结构层顶面高程误差均不大于±50mm;
4)桩板结构的平面控制点在线路纵、横向向上的中误差均不大于±10mm,顶面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5mm。
(2)桥涵工程
1)明挖桥涵基础的平面放样误差不大于±20mm,高程测量误差(流水面高程)不大于±20mm;
2)管桩平面放样误差不大于±20mm;
3)钻孔桩在护筒埋设后桩位中心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20mm,护筒顶面高程误差不大于±50mm;
4)承台平面放样误差不大于±40mm,高程误差不大于±30mm; 5)墩身平面放样误差不大于±20mm,高程误差不大于±30mm; 6)顶帽平面放样误差不大于±10mm,高程误差不大于±10mm; (3)隧道工程
1)隧道开挖平面放样误差不大于±50mm,高程误差不大于±30mm; 2)隧道衬砌平面放样误差不大于±20mm,高程误差不大于±20mm。 五、监理手段
(一)测量方案的审查与批准
1、精测网复测技术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测绘单位的资质证书、测量人员的资质证书,测量仪器精度及检定期是否满足要求;
(2)复测方法与原测方法是否一样;
(3)拟用的平差软件是否经过权威部门认定; (4)相邻标段之间是否签定了共用桩协议; (5)使用的技术标准、规范是否是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