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齐再前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年第06期

明确高职“专升本”教育的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是解决“专升本”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专升本”教育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深入探索“专升本”教育教学规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而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专升本”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专升本”教育组织教学的模式一般分为单独编班教学和插班教学。对于单独编班教学方式,其沿用的是普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专升本”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与本科生相比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对教学组织具有严重挑战。对于插班教学方式带来的问题,首先是“专升本”的学生与同班的本科学生相比基础知识较薄弱,接受新知识有一定困难;其次是学生来源问题,“专升本”学生来源于相关或相近专业,专业内涵差别较大,其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有较大差异,难以组织高质量教学;此外职业教育的专科和普通本科教育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态度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这不但给教学组织带来了困难,也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之,目前由于“专升本”教育类型、培养目标不够清晰,依据培养目标展开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过程也存在一定问题。高职学生从“专升本”进入了学术教育体系,笔者认为这样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技术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学生自身优势的发挥。因此,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提高“专升本”教育质量的关键。

将“专升本”教育纳入职业教育范畴

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要适应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再到高科技知识密集型的发展趋势,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及以高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必然。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比较复杂,不同地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知识密集型3种类型所占的比重有较大差别。因此,在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的同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经济发达、文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优先发展本科以上层次的高职教育,以适应地区经济的发展。

国家应加快专业学士学位的发展速度,打通高职教育与专业学位间的通道,促进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建立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完整高职教育体系,使高职教育自成体系,实现自我循环。这既适应了社会经济产业升级的需要,又满足了高职专科生的升学愿望,减缓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升学压力,同时也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

高职“专升本”教育属于本科层次教育,笔者认为无论从学生来源还是发挥学生特长,降低教育成本考虑,将其纳入职业教育范畴都是非常合理的,因此“专升本”属于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提升“专升本”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可以增强该类学生自身的社会竞争力,而且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探索适合“专升本”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明确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目标是前提

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应体现“两高一广”,即高层次、高素质和专业适应面广,面向行业或职业群。培养为社会直接谋取利益,运用成熟的技术和智能将设计、规划和决策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生产产品,并能参与工作现场和生产一线管理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高职(专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高职“专升本”的人才培养必须以此为基础,向高层次延伸和扩展,体现“两高一广”,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2.建立高职(专科)与高职“专升本”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是关键

建立高职(专科)与高职“专升本”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对所接收学生来源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来制定科学、合理和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同时要注重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拓展专业知识学习,注重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着眼于学生今后较快的适应其职业需要,并具备自主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 “专升本”教育课程设置原则在于适度提升与专业学习和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重点拓展专业知识,安排与专业相关的新科技知识和新技能;注重实践环节,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课程体系按照“基本素质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技能训练平台”和“职业能力拓展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台”进行搭建。各个平台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给学生一定选择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遵循应用性、实践性的职业教育属性外,还要体现宽基础、重理论、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培养过程上应体现“两个重视”,即重视培养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重视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深度合作。 3.校企合作育人是有效的途径

根据“专升本”教育的定位要求,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既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专升本”教育在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都应相对灵活,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编制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重教育环境,合理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全面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校企共同培养既承接了职业教育特点,充分发挥了“专升本”学生的自身优势,又为学生理论知识拓展找到了实践的场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采用“1+1”培养模式,即一年课程学习,一年校企合作实习与毕业环节相结合,进入企业或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 4.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是有效的管理手段

“专升本”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和不同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态度和能力差异较大,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学分制能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包括选择课程及其进程等,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分制是最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对于“专升本”教育,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学分制管理的进程,鼓励学生在相应的专业领域自主选择学习。建立专业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主要包括必备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模块一般应包括该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和前沿性课程及填平补齐的各类提高课程。要求学生选修一定的学分,达到规定学分就可以顺利毕业,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对高职“专升本”教育的两点建议

1.推进学分制管理进程,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学校之间应加强其开放性,相互设立各种可以累计、转移的学分制课程,建立相互认可的学习成绩的机制;应开放校企合作与交流、顶岗实习、设计企业生产实践实习课程学分,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成才渠道。

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者:齐再前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年第06期明确高职“专升本”教育的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是解决“专升本”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m89k7e1nw0mq5e7eayt5nd0e7n2yj017g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