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
(欧阳修《归田录》)
【乙】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 但:________ ②尔安敢轻吾射 轻:________ ③老翁手一短柄斧 手:________ 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 则:________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案】 (1)只;轻视;手持,手拿;竟然,原来
(2)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3)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解析】【分析】⑴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但:只。 ②句意为: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③句意为: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手:手持,手拿。
④句意为:人到了竟然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则:竟然,原来。
⑵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由文章的关键句子可分析两位老人的形象,如“无他,惟手熟尔”“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也可从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和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等方面回答。 ⑶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掌握,做题时细读甲乙两文可知,两篇文章都是借事来说理的,甲文借射箭和倒油,乙文借捕虎;人物描写、设置悬念和衬托也都是两文的写作特点,可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故答案为:⑴① 只 ;② 轻视 ;③ 手持,手拿 ;④ 竟然,原来 。
⑵ 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⑶ 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⑵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⑶本题考查分析内容和写法。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乙)我的族里面有位叫中涵兄长做旌德县知县时,郊外有虎患,已经使好几位猎户受伤,却不能捕到它。县里有人说:“只有聘请徽州的唐打猎才能除去虎患。”休宁戴东原说:“明代有个姓唐的人,刚一结婚就被老虎杀死,他的妻子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告诉他说:‘你不能杀死老虎,就不是我儿子;后代子孙不能杀死老虎的,也都不是我的子孙。’所以唐氏世代都能捕捉老虎。”中涵便派遣使者拿着钱去请唐氏的人来,使者回来说:唐氏已经选捕虎手艺精良的两个人来了。”
人到了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时不时还咯咯笑;另外一个是个十六十七岁的小孩子。中涵非常失望,也只好为他们准备饭食。老头儿察觉到中涵心中不满,半跪禀报说:“我听说这只老虎距城不过才五里地,我们先去捕捉它再吃饭也不晚。”中涵于是叫差役带他们去老虎出没的地方。
差役到山谷口时不敢前进了。老头儿蔑视的说:“有我在,你怕什么?”进到山谷深处时,老头儿对小孩子说:“这只小老虎(蔑视)好像刚睡,你去把它叫醒。”小孩儿于是发出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林子里冲出来,径直向老头儿扑来。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向前冲出九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老虎扑过来,老头儿侧头避开它,老虎自老头儿头顶跳过已经流血倒在地上,上前去看老虎,从下巴到尾巴都因碰到斧头而裂开。中涵于是重赏他们二人送他们回去。
老头儿自己称锻炼手臂十年,锻炼双眼十年,他的眼睛就是用笤帚横扫也不会眨一下。他的手臂让壮夫攀爬,吊在他的手臂上也不能动摇。 庄子说:练习才是解决一切事情的方法,技巧不过是练习的门径罢了,相信了吧。
2.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字标注读音。 ①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__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 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 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 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________。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根据诗
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________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________ 【答案】 (1)mò;yǔ (2)B
(3)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春日(或“初春”“春季”等);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解析】【分析】(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本句诗的含义为: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故读音为 mò。“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本句诗的含义为: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故读音为 yǔ。
(2)A.是:代词,这/正确。B.喜:都是高兴的意思。C.别:辞别,离开/另外的。D.余:我/剩下来的,多出来的。故选B。
(3)①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俱:都。绝:消失。应翻译为: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②莫:不要。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更:还。痴似:痴于,痴迷。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 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应翻译为: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和对这两首古诗的主题的理解。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对称。所以和冬夜相对应的,再结合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所以上联的空缺处可以填:春日、初春、春季等词;下联中的空缺处与“赏美景”相对应,再结合湖心亭看雪的主题: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所以填遇知音、思故国、寄幽思等都可以。
故答案为:⑴mò;yǔ;⑵B;
⑶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⑷春日(或“初春”“春季”等);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读音。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识读。考查的大多数是常见的基础字,在阅读时要多留心。
⑵本题考查文言词意义的表现。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要具有知识迁移的能力,能够运用掌握是知识对其进行推断,在理解时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文言重点语句的翻译。考生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基本的翻译方法,做到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正确理解,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按照要求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