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优质稻栽培技术
杨仕銮
【摘 要】摘要:概述了优质稻的概念,从种子选择、培育壮秧、精细整田与适时移栽、定期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收割及贮藏等方面总结了绿色优质稻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6(000)015 【总页数】2
【关键词】有机稻;绿色;优质;栽培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大米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平昌县板庙镇位于大巴山东麓,属典型亚热带气候,土壤肥沃,雨量充沛,辖区内有水稻专业合作社2个,尤其是望山水稻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康坪大米”闻名巴蜀,因此在大力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人们也更加注意其安全和营养价值。如何提高绿色优质稻的产量和质量,是现在我国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全国大力推广优质稻的栽培技术,要结合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也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优质稻的生产必须有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提高大米的产量和质量。经过不断的种植,也逐步完善优质稻的栽培技术,科学、合理地采用绿色栽培技术能够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达到保优、增效、高产的目标。
优质稻是指相对一般水稻品种而言,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腹白小甚至没有腹白,角质率度高,米色清亮,在栽培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的水稻。优质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稻米品种也可能会退化、气候条件反常、种植管理不当等原因而
产生一些变异,从而影响其原有优质特性,被新型的品种取代。总之,优质稻是比较出来的,是经过技术人员的实践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并且是随着科技变化不断变化发展的[1]。
优质稻能够保证很高的稻米质量。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品种、环境、栽培技术、加工、储藏等,其中栽培技术是现在研究的重点之一[1-2]。目前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问题:首先水稻种植效益和产量比较低,由于种植技术和地理环境等因素限制,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其次,农田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许多地方的农民还是沿用传统的栽培技术和手段,没有对水田进行合理地划分,没有科学利用水资源。最后,水稻种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大力开发土地,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现象,不利于生态环境稳定可持续发展。绿色优质稻的栽培即为“保优、增效、高产”,提高农民的经济利益,满足人们的需求。
1 种子选择
根据各个地区土质和天气等环境因素选择丰产、优质、抗病、中早熟品种的种子,如Y两优1号、晶两优30号、C两优华占等,同时要注意不要将多个品种的种子混栽[2]。
2 培育壮秧
选择适合的种子,对其进行晒种,增强发芽率,再用1%的石灰水浸种2~3d,提高种子的抗性。在3月下旬播种,合理密植,播种量300~375kg/hm2,稀播的用种量为225~ 300kg/hm2。
对水稻幼苗合理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微量元素为辅助肥料,保证幼秧所需的养分。同时保证土壤的湿度,排涝防旱,提高秧苗的抗寒抗旱抗病的能力。
秧苗覆盖地膜的时间在10d内最佳,揭膜后2~3d及时地对秧苗用药进行防预病虫害以及烂秧的情况出现,喷施15%多效唑1次,以能够更好地促进水稻秧苗合理均衡的生长。在培育壮秧的时期,应注意灌溉水、施肥量以及地膜期间的温度等,在有水时追施壮秧肥120~150kg/hm2,提高壮秧的抗性,从根本上提高优质稻的产量。
3 精细整田,适时移栽
前茬作物收割后,及时清理田间,及早深耕晒田,对土壤进行消毒,泡田时预留半垄水,然后搁田1~2d,做到田平,泥浆沉实。在翻地前施足底肥,保障水稻所需的养分和微量元素,严格控制氮肥的适用量。同时,在水田之间严格控制行向,不能栽隔夜秧,清水浅栽,深度为1.5~2.0cm即可,确保分蘖早生快长[3]。
5月进行移栽,一般优质稻的秧龄在50~60d。结合实际生长情况,对稀疏的地方及时补苗,合理密植。栽植30.0万~37.5万丛/hm2,每丛栽2~3苗。增加秧苗的的密度,降低株间湿度,增强稻田的整体产量。
4 定期施肥
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可以定期对土壤进行检测,增施磷钾肥等,施P2O5144kg/hm2、K2O 117kg/hm2,同时也要控制氮肥的使用量不宜过多,纯N以252kg/hm2为最佳。
基肥施农家肥15 t/hm2、有机肥3 t/hm2、尿素105kg/hm2、普钙900kg/hm2、硫酸钾234kg/hm2、锌肥30kg/hm2。分蘖肥在秧苗移栽后5~7d,追施速效碳铵187.5kg/hm2,保证水稻的根茎蘖的生长。
5 科学灌溉